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有过这些症状
睡觉流口水、鼻翼发红有口气
眼易疲劳、口唇发白没有血色
(感觉自己全中心好慌)
……
其实这些都是脾胃功能失调的表现
脾胃是后天之本,负责全身营养物质的运输和吸收,去掉其中的糟粕,把“精华”——营养物质转运到全身。五官也要靠脾胃滋养,尤其是面部,如果脾胃不好,通过“察言观色”就能看出来。
一:“察言观色”知脾胃那怎么才能知道自己的脾胃好不好?其实,身体的一些迹象都会告诉你。
1、看面色
健康的面色是明润光泽的,如果脾胃虚弱,运化出了问题,面部就会发*或发白,缺少光泽。
若面色发*,枯槁无光,称为萎*,多为脾胃气虚,气血不足;若面色*而虚浮,称为*胖,为脾虚湿蕴;若面色淡白无华,唇舌色淡者,多为脾胃气血亏虚。
2、看眼睑
健康人的眼睑红润,若眼睑淡白,多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若眼睑发红,多为脾胃湿热;若入睡后眼睑不能完全闭合而眼珠外露,多为脾虚清阳不升;若上眼睑下垂,难以抬举,多为脾气虚衰,肌肉松弛所致;如果眼睛易疲劳干涩,多是脾胃不足的表现。
3、看鼻子
健康的人鼻端微*明润,若鼻端晦暗枯槁,多为胃气衰败;若鼻端红肿生疮,多为胃热;若鼻端色白,多为脾胃气血亏虚;若经常出鼻血,血色淡红质稀,多为脾虚不能统血。
4、看口唇
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如果口唇发白,没有血色,往往是脾胃虚弱的表现;如果口唇干燥,甚至起皮,或发红,表明脾胃有热。
还有些人会流口水,尤其是睡着了流口水,要注意口水的性状。口水清淡无味,多是脾胃虚弱;口水比较黏稠,还有臭味,往往是脾胃有热或饮食积滞。
5、看齿龈
中医认为“龈护于齿”,为手足阳明经分布之处,观察牙齿和牙龈能判断胃肠功能。若牙齿干涩,是胃阴受损的表现;若牙龈淡白,多为脾胃气血不足;若牙龈红肿疼痛,多为胃火亢盛;若牙龈萎缩,牙根暴露,多为胃阴不足;若牙龈出血,口气臭秽,多为胃肠实热。
二:如何调理脾胃要想脾胃好,三分靠治,七分靠养。但养脾胃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在生活方式上做些改变,另外,做些简单的运动加以调理。
1、饮食忌冷热交替
脾胃不好,饮食切忌不要冷热交替着吃,脾胃虚寒者,可多吃点羊肉、芒果等温热食物,少吃冷饮。
脾胃积热者,少吃辛辣、油炸、烟熏食物,如烧烤,少饮浓茶、咖啡,多吃新鲜蔬果。平时可用荷叶、厚朴花、陈皮煮水代茶饮。
2、作息要规律、适量运动
超过11点睡觉,对脾胃功能影响很大,因此,必须早睡、尽量避免熬夜。
很多脾胃病与运动不足有关,因此,每周坚持3~5次中等强度的运动,每次30~50分钟,使气血运化起来。
公告通过以下方式预约挂号,挂诊费半价优惠(优惠价1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