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的危害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马寅初反对人工流产杀生,伤害妇女,男子只
TUhjnbcbe - 2022/9/7 18:23:00

(年7月5日,《人民日报》第十一版刊发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图片来源:人民网。)

摘要:马寅初反对人工流产的理由有四:一、这是杀生;二、伤害妇女的健康;三、男子对避孕不负责,只图自己一时的快乐,实在太不公平;四、增加医生的负担。

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基本主张是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实际上是人口控制论,即阐述人口控制理由与如何控制人口的理论。”(杨志勇《重读马寅初新人口论》)五个原创之处体现在:

一、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存在人口问题。“马寅初的观点新就新在一反社会主义不存在人口问题的论调,大胆提出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人口增长太快问题,并对人口控制的实现方式作出了新的选择。”(穆光宗《毛泽东强烈反对计划生育:有人就能造出“人间奇迹”》)马寅初“旗帜鲜明地反对当时认为人口增长快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规律,有必然性,也是优越性表现的观点。”(邬沧萍《在纪念马寅初先生诞辰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年6月21日)

二、国家应有干涉生育控制人口之权。马寅初论证的理由有二:“一个孩子要求家庭的开支,还抵不上要求国家的开支大”;“控制人口,为的是要提高全国人民尤其是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借以提高他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使他们能过更快乐更美丽的生活。”当然,这个论证隐含了“国家父爱主义”的逻辑,国家为你好、逼你好,所以有权力、有权利代你选择。

三、基于经济视角分析人口问题和提出*策建议。马寅初分析人口增长过快同加速资金积累、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人民生活、科学研究之间、粮食供应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消费多积累少的矛盾,据此提出的*策建议全面、具体、可行。“为我国七十年代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也是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邬沧萍《在纪念马寅初先生诞辰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年6月21日)

这封《公开信》是胡耀邦建议发表的,本意是顾虑“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生育*策阻力太大、执行困难,希望绝大多数群众理解,要求*员、团员带头响应。但《公开信》发表后,被主管部门运用,成为推动“一胎化”*策的“尚方宝剑”。这是后话。

四、*府综合运用渐进手段控制人口。首先考虑宣传手段,“使广大农民群众都明知节育的重要性,并能实际应用节育的方法”;其次考虑法律手段,普遍宣传之后,再修改婚姻法提高结婚年龄,“大概男子二十五岁、女子二十三岁结婚是比较适当的”;再次考虑行*手段和经济手段,“婚姻法修改之后,控制人口的力量还不够大,自应辅之以更严厉更有效的行*力量。”

即使运用行*力量,也是用温和、温柔的经济手段。年5月9日,马寅初在发表于《大公报》的《我国人口问题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中主张,“两个有奖,三个有税,以税作奖,不会加重国家负担。”这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部分地区粗暴实行计划生育*策形成鲜明对比。

五、坚持人道主义,以人为本。马寅初与邵力子一样,旗帜鲜明提倡计划生育,主张避孕和推迟婚龄,但他俩观点也有分歧。“实行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最好最有效的办法,最重要的是普遍宣传避孕,切忌人工流产”,这是马寅初《新人口论》的核心理念,充盈人文关怀。他在《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治立场》中也清晰表明:“我只主张把还没有生出来的人口,用避孕的方法控制起来而已。”

他坚持反对人工流产的理由有四:一、这是杀生。“孩子在母体里已经成形了,它就有生命权,除非母亲身体不好,一般不能这样做。”二、伤害妇女的健康。“使之一生多病”,他的几个亲戚人工流产后,“不是生这样病,就生那样病。”三、不利推动避孕。“尤其是男子,对避孕不负责,不积极,只图自己一时的快乐,不顾女子长期的痛苦,实在太不公平。”四、增加医生的负担。“苏联人口只有两亿,而医生有三十五万之多,我国人口大于苏联三倍以上而能做人工手术的恐怕不到六万人。”(马寅初《新人口论》)

(,评论ID:SSWYPL。本文为《马寅初:是人造神话还是真理斗士?──“师表校*”大学校长系列之五·马寅初史评·质疑篇》连载第4节。)

1
查看完整版本: 马寅初反对人工流产杀生,伤害妇女,男子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