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料
活动
新闻
科普
趣事
口服避孕药的使用受到不同的国家、年龄、教育背景和结婚状态的影响。例如大约万美国妇女,四分之一16-49岁的英国妇女服用避孕药,在日本却只有1%的妇女使用避孕药。
而我国由于思想较为保守,社会各阶层对性教育还都褒贬不一,前段时间一位杭州的年轻母亲,在网络上怒斥一套由学校发放的教材尺度太大。一些营销号断章取义地截取部分并转发后,引起一阵轩然大波。
杭州:九年心血教材被一朝收回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费尽9年心血,设计了一套名为《珍爱生命》的性教育健康教材。事件发生后,该教材暂时被校方收回。
性教育课本的遭遇让人如此不是滋味,我们在性教育上尚且遮遮掩掩,更何况去宣传何种避孕方式有效、何种避孕方式危害最少呢?
即使是那些有意愿采用避孕措施的女性,看到口服避孕药说明书或者道听途说口服避孕药不良反应有多么严重后,最后对口服避孕药都会望而止步!
曾经也有人口服避孕药这么多不良反应,能吃吗?长期服用的话,这不等于慢性自杀吗?
据年中国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每年人工流产的数目有万人次,居世界第一位,一半以上是25岁以下的女性这样的临床现状。
由于性无知,不懂得保护自己,这些低龄化的女性在经历反复人流后,不但对自己的身体伤害巨大,未来也可能失去做母亲的权利,这对中国女性的伤害不言而喻。
难道跟每年万人次的人流伤害相比,口服避孕药更可怕吗?
实际上,性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减少「性虐待、过早意外怀孕所带来的健康风险,感染包括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或在性取向方面所遭受的侮辱和歧视」。
自年批准使用避孕药以来,由于其无论对于第一年新使用者还是有经验的使用者,避孕药都是目前失败率最低的避孕手段,因此口服避孕药快速成为非常普及的生育控制方法。
同时对避孕药的不良反应也争议一直不断,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改造,避孕药在药物成分、给药剂量以及给药时间方面以及增强避孕效果、降低不良反应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口服避孕药到目前为止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轻微影响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谢、肾上腺素和血压水平、凝血系统、胸痛、头痛、恶心,呕吐等,另外中止口服避孕药后,前三周可能会影响受孕,但并不影响以后怀孕率或者受孕时间。
口服避孕药真的那么可怕,难道没有任何好处?
年《国际生育杂志》总结了至这0年来口服避孕药的好处,这里笔者暂不详细表述其好处。但笔者要强调一下这篇文章:“终身癌症风险与口服避孕药的关联”。
7年2月8日一篇堪称全世界最长的研究发表在《美国产科和妇科学杂志》。这项研究持续44年,共有人被纳入研究。也正因为长时间、大样本的研究才能让科学家窥探避孕药的效果以及服用避孕药带来的利益和风险。
这项研究显示长期使用避孕药的女性与从未使用过避孕药的女性相比,总体终生癌症风险降低56.1%,主要降低患癌风险的病种为结肠癌(81%)、子宫内膜癌(66%)、卵巢癌(67%)、淋巴血液系统癌(74%);尽管长期使用避孕药,但对那些吸烟女性的肺癌风险增加。
服用过避孕药的女性罹患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概率显着降低,这种保护效应至少能在停药后持续0年。
另外,该研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