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块。荨麻疹是皮肤黏膜较为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主要是皮肤黏膜暂时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发生局限性水肿,隆起于皮肤而引起的瘙痒。粘膜表面的中心性水肿性团块是由于肥大细胞活化导致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引起,周围多伴有反应性红晕或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逐渐蔓延,融合成片,通常在24小时内消失,但皮疹瘙痒可以反复发作。临床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特殊类型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的局限性水肿反应。在荨麻疹中,整个皮肤炎症系统被激活。因此,在急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除了已明确的组胺外,其他递质也起到协同作用。急性荨麻疹通常是急性发作,全身瘙痒、风团、皮疹,可伴高烧,严重者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病程1~2周内自然痊愈,发病期间应积极治疗。
慢性荨麻疹皮损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者则为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找不到病因的疾病,患者常不定时地在身上、脸上或四肢发出一块块红晕团且很痒的皮疹块,常常越抓越痒,越抓越肿。发作次数从每天数次到数天一次不等。病情轻重与发病情况也可因人而异,有很大差异。
除了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以外,尚有一些特殊类型的荨麻疹。特殊类型荨麻疹比较常见的有7种类型,下面做简要介绍。
(1)胆碱能性荨麻疹:属于人们常说的风疹块的一种。多发生于青年期,当受热、精神紧张、摄入热性的食物或饮料,或在运动后,体温略增,增热的血流刺激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胆碱能性神经并释放乙酰胆碱,正是因为机体对乙酰胆碱这种化学物质过敏导致皮肤瘙痒,我们将过敏引起的症状称之为胆碱能性荨麻疹。当停止运动或平静以后,症状即可消退,严重的话,症状完全消退可能要经过数月或数年不等。
本种类型荨麻疹不会出现皮疹,但明显感到有针刺、剧痒感。常在躯干和肢体近端皮肤(腋、掌跖除外)出现红色的2毫米左右的风团,这种风团速来速去不留痕迹。严重者可能伴有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2)寒冷性荨麻疹:冬季高发的寒冷性荨麻疹是荨麻疹的特殊类型,是人体暴露在冷环境中引起的过敏反应,常在浸入冷水或接触寒冷物质的部位发生水肿和风团,多见于面部、手部,也可累及其他部位,自觉瘙痒,有的还有头痛、皮肤潮红、低血压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休克。此外,还有一种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常发生于婴儿期,最早可见于出生后1周内。患者在接触寒冷半小时至4小时发生皮疹,不痒,皮疹为红斑和风团,伴有发热、怕冷、关节痛、头痛等全身症状。
寒冷性荨麻疹可以分为获得性和家族性两大类。而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组胺是最重要的炎症因子,但前列腺素,激肽等均与本病的发生有关。自发性寒冷性荨麻疹患者血中有组胺释放因子。本病患者风团或正常皮肤在寒冷刺激后可诱发风团.继发性寒冷性荨麻疹与一些疾病关系密切,如冷球蛋白血症、冷纤维蛋白原血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风疹、HIV、梅*、结缔组织病、骨髓恶性肿瘤等。
(3)丘疹性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是一种好发于婴儿及儿童的瘙痒性皮肤病。皮损常为圆形或梭形之风疹块样损害,顶端可有针头到豆大之水疱,散在或成簇分布。好发于四肢伸侧,躯干及臀部。一般经过数天到1周余皮损可自行消退,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斑。皮损常亦可陆续分批出现,持续一段时间。本病瘙痒剧烈,可因反复搔抓而引起脓皮病等。
本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多数认为与昆虫叮咬有关,如跳蚤、虱、螨、蠓、臭虫及蚊等。
(4)蛋白胨性荨麻疹:正常情况下,食物蛋白分解的蛋白胨容易消化而不被或很少吸入血液,但在一次食量过多(过多食用猪肉和海鲜),同时精神激动和大量饮酒时,蛋白胨可以通过肠粘膜吸收入血而致病,出现皮肤充血发红、风团,伴头痛、乏力。病程很短,只持续1--2日,且大部分可在1--4小时内消失。属抗原抗体反应,其致病介质为组胺。
(5)日光性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皮肤暴露于日光数秒至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红斑及风团、血管性水肿,持续1--2小时。以女性多发。
(6)皮肤划痕症:亦称人工性荨麻疹。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发生条状隆起,伴有瘙痒,不久消退。可单独发生或与荨麻疹伴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无明显的发病原因,也可由药物(特别是青霉素)引起。
(7)压迫性荨麻疹:皮肤在受到较重和较持久压迫4--6小时后发生,受压局部发生弥漫性境界不清的水肿性疼痛斑块,累及皮肤及皮肤组织。易发生于掌、跖和臀部,通常持续8--12小时。有时可伴畏寒、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等。发病机理与激肽有关。
1.一般治疗
由于荨麻疹的原因各异,治疗效果也不一样。治疗具体措施如下:
去除病因对每位患者都应力求找到引起发作的原因,并加以避免。如果是感染引起者,应积极治疗感染病灶。药物引起者应停用过敏药物;食物过敏引起者,找出过敏食物后,不要再吃这种食物。
避免诱发因素 如寒冷性荨麻疹应注意保暖,乙酰胆碱性荨麻疹减少运动、出汗及情绪波动,日光性荨麻疹者减少日光照射的机会等。
2.药物治疗
抗组胺类药物①H受体拮抗剂具有较强的抗组胺和抗其他炎症介质的作用,治疗各型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常用的H1受体拮抗剂有苯海拉明、赛庚啶、马来酸氯苯那敏片、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片、地氯雷他定等;单独治疗无效时,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类型的药物治疗等。用于急、慢性荨麻疹和寒冷性荨麻疹均有效。剂量因人而异。②荨麻疹丸、百癣夏塔热片、连翘败*片、肤痒颗粒中成药,对慢性荨麻疹效果尤佳,且不良反应较小。
另外,降低血管通透性的药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P、钙片等,常与抗组胺药合用。天然维生素C还可以增强抵抗力免疫力。
预防护理
1.一般人对于皮肤痒的直觉反应都是赶紧用手去抓,可是你可能不知道,这个动作不但不能止痒,还可能越抓越痒,主要是因为当你对局部抓痒时,反而让局部的温度提高,使血液释放出更多的组织胺(过敏原),反而会更恶化。
2.有些人痒到会想用热敷,虽然热可以使局部暂时获得舒缓,但其实反而是另一种刺激,因为热会使血管紧张,释放出更多的过敏原,例如有些人在冬天浸泡在热的温泉或是澡盆中,或是保暖过度包在厚重的棉被里都很有可能引发荨麻疹。
3.油煎、油炸或是辛辣类的食物较易引发体内的热性反应的食物少吃。多吃碱性食物如:葡萄、绿茶、海带、蕃茄、芝麻、*瓜、胡萝卜、香蕉、苹果、橘子、绿豆、薏仁等。多休息,勿疲累,适度的运动。
本文内容来自医学书籍,如有使用不当,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