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剧《小欢喜》因为“大尺度”话题,又一次上了热搜。
因为方圆、童文洁夫妇发现,18岁的儿子方一凡有“早恋”倾向,纠结之后,决定找他聊聊。
聊的重点是:性。
主流影视上,如此开诚布公展示性教育,还是第一次。
一开始有点欣慰,看完,却感觉复杂。怎么想都有些货不对版的味道。
方圆原本伶牙俐齿,在这个话题面前却显得笨嘴拙舌。
童文洁,平日雷厉风行的女强人,在这场家庭的关键对话里,却变得畏畏缩缩,只能算方圆的“捧哏儿”。
相比两位家长,方一凡大方多了。
方圆问他知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跑到妈妈肚子里的,他嘴角向上一撇,回答老爸:“这不很简单吗,你们俩结婚之后做爱,就是发生性行为……”
不可描述的场面呼之欲出,方圆赶紧叫停:“儿子,细节不用描述了,爸爸也清楚。”
全程下来,方一凡以清晰的逻辑、流畅的表达Slay全场,气势碾压他那对欲说还休的父母。
方童二人听得一愣一愣,时而瞪大双眼,最终如释重负。
一方面是为孩子已具备正确的性知识感到放心。另一方面,更像在说:“太好了,不用继续这么尴尬的话题了!”
这场对话,与其说是父母对孩子进行了性教育,不如说,是孩子向父母展示了自己的性知识。
虽然谈话是出于被迫,虽然孩子18岁才第一次谈性,也未免太晚。但方圆、童文洁在中国父母里,仍可算得上优秀。他们至少主动发起了这次谈话。
现实中有多少父母依然对性闭口不谈,甚至千方百计地回避性启蒙?
性,中国家庭的话题禁区
如何看待性,毫无疑问是个重大课题,关乎人格养成,关乎人生幸福。
但作为生命教育的一块重要拼图,中国的性教育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都几乎趋于零。
正如《小欢喜》里呈现的,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阶层,依然无法摆脱对性的羞耻感。
在中国家庭里,性,依然是话题的禁区。
孩子没长大的时候,觉得不需要谈。理由很堂皇:对一个小宝宝谈什么性呢?为时尚早。
当孩子逐渐懂事,理由变了:当父母的跟一个半大的孩子聊什么性呢?不正经。
每个孩子都会疑惑“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从前的父母总回答,从垃圾桶捡来的。
现在的父母呢,顶多回答“从妈妈肚子里蹦出来”,并没有实质的进步。在妈妈论坛里常见这样一类帖子:
《孩子三岁,最近发现他躺下就摸小鸡鸡怎么办?》
回帖的妈妈们大体上分成两派,一派回答:笑他羞羞羞,不害臊。
另一派妈妈狠一些:我是发现摸一次,就打一次手。
看见两三岁的孩子摸小鸡鸡,要么取笑,要么动粗,这和我们的妈妈辈、奶奶辈有什么区别?
成人这样的反应,会让孩子心里对“性”留下什么印象?
也有家长应对得不错。曾经参加家庭聚会,一个朋友带来5岁小男孩,一个朋友带来4岁小女孩,大人聊天说笑的时候,两个孩子在另一边玩耍。
不知受了什么触动,突然间,男孩跑过来冲几个大人喊:“妹妹没有小鸡鸡!”众人一片错愕。男孩妈妈也愣了愣,随后接过了儿子的话头:“你说出了你和妹妹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但是,我们不应该当众讨论这个问题,这不合适,是对妹妹的不尊重。有什么疑问,你可以跟妈妈私下谈。”当下,我差点为这位妈妈起立鼓掌。
可惜这只是凤毛麟角。放眼所见的更多父母,都对孩子的性教育问题一筹莫展。
老同学张晨的儿子12岁。有天,老张在家里一台闲置手机上发现了色情网站的搜索痕迹。这当然不是他自己所为,也确信不是太太,这样一来,当然只能是小张。
急忙来问我怎么办,我说没有别的办法,开诚布公地谈吧。张晨表示同意。
过了一个星期,我特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