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粘连又称Asherman综合征、子宫内粘连,是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后引起宫腔部分或全部闭塞的子宫内膜纤维化疾病,临床表现为不孕、月经异常(经量减少甚至闭经)、周期性腹痛等,妊娠早期易发生反复流产,妊娠晚期常出现胎盘早剥、胎膜早破早产以及产后出血等,可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和生育健康。
临床研究发现:宫腔粘连常见于人工流产、清宫手术等宫腔操作后,但又不限于宫腔粘连,也并非所有行宫腔操作的女性,术后都会发生宫腔粘连。那么,宫腔粘连更「青睐」哪些人群呢?
01
哪些人容易发生宫腔粘连?
01.多次清宫: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清宫手术可明显增加宫腔粘连的发生率,且随着清宫次数的增加,子宫内膜受损的程度会逐渐加重,宫腔粘连的发生率亦会随之升高。
02.稽留流产:稽留流产及胎盘残留者术后更易发生宫腔粘连,这主要是因为:稽留流产的妊娠物组织与子宫壁附着紧密,手术操作时间长,清宫术更易造成子宫内膜损伤,且稽留流产更易导致感染或同时合并有感染。
03.宫腔镜手术:各类宫腔镜手术均会对子宫内膜产生机械性的损伤,而损伤及炎症会促进宫腔纤维化进程,导致宫腔粘连发生风险增高。有研究表明:各类宫腔镜术后宫腔粘连形成的原因中,多发性和孤立性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宫腔粘连的形成率分别为45.5%和31.3%,子宫成形术后形成率为6.7%。
04.子宫内膜结核:子宫内膜结核为全身结核的一部分,占盆腔结核的50%,是由于输卵管结核播散至宫腔、累及内膜基底层所致。由于结核杆菌感染使子宫内膜产生不同程度的炎症、肉芽肿,进一步干酪样变和溃疡,导致子宫内膜瘢痕形成、部分或者完全宫腔粘连,继而出现月经稀少至闭经。
05.过度保胎:有研究表明:孕期使用*体酮类药物保胎后胎盘粘连率及发生宫腔粘连的风险增加,主要考虑与保胎延长妊娠时间,使妊娠组织机化,与子宫壁粘连更紧密,增加手术难度及手术时间。
06.生殖道感染:国内外研究均表明:生殖道感染与宫腔粘连的关系密切,主要与生殖道病原体感染引起子宫内膜炎,影响子宫内膜修复有关,同时,炎症渗出使纤维组织大量增生,进而导致宫腔粘连形成。
07.无痛手术:有研究证实:无痛手术明显增加发生宫腔粘连的风险。其原因可能是无痛人流术时患者处于全麻无知觉状态,为防止吸宫不全,吸头带负压或刮匙反复多次出入宫颈管,吸刮时间过长;且子宫平滑肌相对弛缓,影响操作者的手感,致过度吸刮宫腔,形成瘢痕愈合。尤其是重复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子宫内膜损伤、感染机会增多,发生的风险增加。
08.子宫体积小:研究结果显示:宫腔粘连尤其是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子宫体积明显小于正常子宫体积,提示子宫体积小与宫腔粘连的发生有关。主要观点认为宫腔狭小,刮宫后宫颈内口发生反射性痉挛,在子宫内膜发生损伤后,宫腔内的炎性渗出物和积血等物质清除及引流不通畅,以致在宫腔内形成异物,导致宫腔粘连发生。
09.子宫先天发育畸形: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若受到某些因素干扰,子宫、阴道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发育畸形。相关报道显示:约16%的苗勒氏管畸形的不孕患者存在宫腔粘连,由此证明:苗勒氏管畸形尤其是纵膈子宫的不孕患者更易形成宫腔粘连。
10.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宫腔粘连的形成可能因栓塞颗粒直径过小或者栓塞剂选择不当导致栓塞过度,继而出现子宫内膜坏死,继而导致宫腔粘连形成。
02
如何检查发现宫腔粘连?
对于怀疑有宫腔粘连的女性,宫腔镜是诊断宫腔粘连的金标准。与影像学检查相比,宫腔镜能更准确地描述宫腔的形态、宫腔粘连的程度以及内膜的质量,并能同时进行治疗。如不能进行宫腔镜,那么,可以选择子宫输卵管造影或者宫腔声学造影。
03
如何治疗宫腔粘连?
由于宫腔粘连并不威胁女性生命安全,因此只有在患者出现疼痛、不孕、反复流产或者月经不调(包括闭经)等症状方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式包括期待治疗、宫颈扩张、刮宫术、宫腔镜等。无论采取哪一种治疗方式,其目的都是恢复宫腔的正常容积,重建宫腔和宫颈管的正常形态,促进宫颈管、宫腔和输卵管之间的沟通,从而确保正常月经和精子流动及胚胎着床。
04
如何预防宫腔粘连?
及时治疗慢性宫颈炎或者子宫内膜炎,注意同房卫生,避免经期同房,做好生育计划,避免人工流产等。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
点击“阅读原文”,直接预约挂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