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16日
???昨夜,奥里亚娜·法拉奇(OrianaFallaci)在佛罗伦萨一间私人诊所病逝,享年76岁。
???瑟瑟秋风起,片片落叶飘离枝头。
???佛罗伦萨是法拉奇的故乡,她也算落叶归根了。
???衷心祝愿她的灵*安息——不过,这样的一个灵*,或许并不会将默默安息视为最好的归宿,我想。
?
???法拉奇,被誉为世界第一女记者,我少女时代心目中的偶像,当年那擎云的少年心事——渴望自己能成为像她一样的人。可这些年一直缺少有效的指引,自己也并未真正付出努力,蹉跎至今,不过是个菜鸟记者。
???可如果没有法拉奇,没有这些模糊的旧梦印痕,大概今天的我连菜鸟记者都不是吧。所以可以说,隔了如此时空的法拉奇,深刻影响了我的人生。
???现在想来,起初年轻的自己,并不懂得法拉奇。少年时的认知,虽然纯真珍贵,但注定轻飘肤浅,所见只是璀璨光彩的一面,并未注意光源在何处,也不曾留心阴影的存在。法拉奇孤独跋涉的苦旅,在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眼中,被误读成了诗意的仙境漫游。
???斯人已逝。想来市面上很快会出现一些总结性的书籍,日后一定认真挑选一本,希望到那时能真正读懂法拉奇。
?
???这里从一篇介绍文章中撷取几段,且作一时的缅怀和追思。
???“她是绝不情绪化的,也从没有被任何一个对手击退过。即使男性,也不是大多数的人能够具备这种勇敢与从容。
???“尖锐是法拉奇的风格,她以写著名*治人物的访问记而闻名于世,她就是以一个个尖锐的问题使被采访者现出他们的真实面目。
???“她往往能用简洁、准确、形象的句子来描绘对方的外形,她的描写给读者非常深刻的印象。她也用比喻,通常是人们熟知的一些事物,这使她的文章变得有力度。她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但从没有浅薄的偏情。奇怪的是,她的文章是形象的,但又给人足够的思考余地。她的描绘呈现着被采访者本来的面目,但读者又似乎听到了作者的评介。她的句子是有力洒脱绝不拖泥带水的,但又给人以温柔的想象余地。
???“洞察力与表达力在法拉奇是绝妙地集于一体的,否则她不会在得圣·森特新闻奖时又获哥伦比亚学院授予的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法拉奇文体的魅力其实出自她本人的气魄,她是如此豪情而又犀利、直率而又果敢,她的文字没有世俗的小器、迂酸、苍白以及绝对。”
???这些评价,听起来实在臻于化境,只可惜不结合例文例句,并不知她究竟如何做到的——多年前虽看过她的书,因不会看,未得其精。以后还要读法拉奇的文字,一定要读。
?
???还能见到无数对她的赞誉之辞,不胜枚举。事实上,多年前,就是看到一些类似的激情昂扬的文字之后,某种微弱的火种在内心深处萌发,尽管后来缺乏燃料和氧气,火种并没能燃烧起来。
???不过现在隐隐觉得,可能还会有另外一个故事。
???在《风云人物采访记》中,法拉奇自称采访中她才是主角,她不是一个记者,而是一个演员。
???法拉奇的采访稿向来不让被采访者过目,但据说当作者阿里科为她写传记时,法拉奇却直接指导应该如何来写,对她认为会影响形象的文稿,她非常强硬地命令付之一炬。
???阿里科认为,法拉奇只愿意列举她选择的事实和她自己捏造的材料。最终,这部原来可能是崇敬地介绍一个光辉人物的传记,变成了一个故事,讲述一位来自佛罗伦萨的妇女如何挖空心思地创造自己的神话。这部书未经法拉奇的同意。
???不管这是不是商业炒作的口水仗,或一个小作者佛头着粪的投机之举,至少让我想到,即使最明亮的恒星也可能会有黑子,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在无意中盲人摸象呢。
?
???一个以激进和坚强著名的女斗士,有着某种殉道者的信念甚至偏执,曾被称作“一个疯女人”。这样的人,往往无法消受俗世温情、现世安稳,情感上的所求只是饮鸩止渴般的一醉。我想。
???她的爱情令人扼腕叹息,“法拉奇的爱情里有着诗人与战士般的激情、勇敢与圣洁,也浸透凡人与农妇般的无奈、悲凉和愚蠢。”有篇文章如此评论。
???年,法拉奇与希腊反*府领导人和诗人艾里克斯·帕纳古里斯(AlekosPanagoulis)相爱。个子矮小、其貌不扬的艾里克斯是一个英雄、天才、孩子和疯人的混合体,法拉奇曾坦言并不爱他的容貌和身体,可这个从不屈服的女斗士却甘心成为唐·吉诃德忠实的仆人桑丘。
???艾里克斯经常当众对她大肆讽刺挖苦,提出种种无理要求,在法拉奇怀孕期间,这个男人因为小事的争执而踢死法拉奇腹中的孩子。
???“年,法拉奇怀孕了,为此她专门写就《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以少有的低沉、舒缓的笔调记录她怀孕后的悲喜。然而,当孩子父亲从远方打来电话得知她怀孕的消息后,他先报以长时间的沉默,而后以嘶哑和结巴的声音问打胎的费用如何分摊,建议两人各出一半。”
???无从揣测法拉奇怎样独自在悲苦中挣扎沉沦,最爱的男人要求和她分摊堕胎费用——如果这是真的,要么是这个男人太爱她,而想彻底割裂这种对她没有好处的关系,要么这男人就实在是一个没得说的混蛋。
???两人保持了三年的关系,直到艾里克斯被*敌杀害。之后法拉奇写了《Man》一书。
???换个角度想,也许是死神仁慈的停滞了爱的衰朽。
???关于这段旷世罗曼史,大多数的话语权应该是在法拉奇这边——我不知道里面是不是还有另外一个故事。
???如果像法拉奇这样的女人也会变成情人的卑微女仆,如此心甘情愿死心塌地,那就只能说,女人在爱情中彻底沦陷是一种极致的幸福,即使是“绝不情绪化、从没被任何一个对手击退过”的法拉奇,也难逃红尘此劫。
************************************
???这篇随笔是年初秋法拉奇刚刚去世时写的,也记录下了自己在那个时期的一些感受。
???好友潇潇看到这篇跟我说:“我小时候也梦想当记者来着,这是不是大多数女孩的梦想?可惜现在没有成为一名记者。这些天才与奇人们,包括法拉奇,出色的人生后面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痛苦的真相,因为生活公平的把光环,同时也有悲伤一起带给世间。这也能明白,为何凡人却拥有简单的快乐和幸福一样。”
???我当时还回答:“嗯,我想这和记者的职业特点有关系——归根结底是靠表达为生,真正成名成家了,也是公众人物,而且,比学者像演员,比演员像学者,更容易得到公众的认可。真正的好记者是让人佩服,像范长江。其实任何一个行当,真能做出来的人,都不简单不容易啊。”
???其实我也只做过两年记者、四年编辑,当时自己还是有职业梦想的,希望以后成为一个令人尊重的大编辑,不凡的视野学养,妙手裁夺文章。后来各种原因自己中断了,而且世界也变了,短平快的阅读大行其道,咪蒙横空出世,编辑们也一概成了“小编”。一度认为,小时候向往的那个世界已经破碎。
???现在觉得也不尽然。只是很多情况变化了,但内在的一些诉求和需要不会泯灭,经过起伏与沉淀,会采用新的方式继续表达。
???重温法拉奇的这篇文,也是因为白天跟老友聊起一个话题:表达者的格局气魄。这几年在江湖上也见到一些人,包装成完全不是真实的自己的人设,有时也感觉无语。曾有个姑娘跟我说要成为奥普拉,但奥普拉那样的坦诚与真实、豪爽与胸襟又哪里是轻易能学来的。一味的自我与自恋,孤芳自赏,也只能说“您高兴就成”。
???但看一看法拉奇的故事,“传记作者阿里科认为,法拉奇只愿意列举她选择的事实和她自己捏造的材料。最终,这部原来可能是崇敬地介绍一个光辉人物的传记,变成了一个故事,讲述一位来自佛罗伦萨的妇女如何挖空心思地创造自己的神话。这部书未经法拉奇的同意。”
???往事随风,是是非非很难说清了。可能对于任何人都不能采用完美主义的态度,看关键的价值,包容各种缺点。
???只是目前自己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又有了要表达的愿望。好好把握,还是好好去揣摩标杆的意蕴:“洞察力与表达力在法拉奇是绝妙地集于一体的……法拉奇文体的魅力其实出自她本人的气魄,她是如此豪情而又犀利、直率而又果敢,她的文字没有世俗的小器、迂酸、苍白以及绝对。”
???永远值得努力学习。
???好吧,这是一个实验。这篇的内容和上一篇是完全一样的。看看换个标题是不是会有什么变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