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今年6月,新医院医院感染科收治了1名18岁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女孩。她全身皮肤粘膜重度*染,乏力明显,食欲极差,被诊断为重症肝功能衰竭合并严重感染。该院宋新文主任医师、段树鹏副主任医师、侯丽娟副主任医师、杨*副主任医师经过充分讨论后,对患者实施DPMAS(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低剂量血浆置换(LPE)治疗,经5次人工肝治疗后患者胆红素从.8umol/l下降至75.8umol/l,肝功能均明显好转。
目前女孩病情在进一步好转中,她表示病愈后将重新投入学习,再战明年高考。
病例资料
姓名:罗某性别:女年龄:18岁主诉:发现肝功能异常1周。现病史:1周前因体检查肝功能异常,伴全身*疸,无发热、纳差、腹胀等,未在意。后*疸进行性加重,伴乏力、偶有恶心,医院住院,肝功能提示转氨酶高,胆红素高,血常规示白细胞高,给予抗炎、输血浆等对症治疗,住院期间发热1次,药物应用后体温下降。为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入住感染疾病科。
既往史:既往体健。有过敏史,受冷空气刺激后出现上肢荨麻疹样改变。体格检查(.06.21):一般情况较差,发育正常,急性面容,全身皮肤黏膜重度*染,无皮疹,未见皮下出血。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4次/分,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肌张力正常,四肢肌力5级。血常规:WBC17×10?/L,HB58g/L,PLT×10?/L,N91.1%。肝功能:TB.8μmol/L,DB.1μmol/L,IB.7μmol/L。血氨:79.4μmol/L.凝血功能:PT22s,APTT41s,PTA39.2%,,INR1.95,Fbgmg/dl。初步诊断:重症肝功能衰竭并严重感染。诊疗方案
1、综合内科治疗:抗炎、利胆、保肝、退*等药物治疗;输注血浆和白蛋白、红细胞。
2、血液净化治疗:采取DPMAS、DPMAS+LPE;抗凝方式:低分子肝素抗凝。
治疗结果及病情转归
经5次人工肝治疗后患者胆红素从.8μmol/L下降至75.8μmol/L(如下图所示),肝功能均明显好转,凝血功能保持稳定,持续好转,现患者病情稳定。目前患者TBIL维持在80μmol/L左右并呈下降状态;PTA维持在50%左右,并呈上升状态。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是一种新的组合治疗模式。DPAMS采用离子交换树脂(BS)和中性大孔树脂(HA-II)两种吸附剂联合应用,增加体内各种*素的清除能力,迅速改善*疸症状的同时增加对炎症介质等有害物质的清除,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DPMAS联合半量PE,在清除*素的同时补充凝血因子,白蛋白等有益物质,对于凝血功能相对较差的肝衰竭患者的救治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女孩父母透露,治疗期间女孩仍想参加今年高考,因此在病房也不放弃学习,常常在病情好转时就争分夺秒复习。虽然与今年高考失之交臂,但她表示痊愈后会更加努力学习,再赴明年高考。目前她的病情在进一步好转中,在此祝愿其梦想成真!
往期精选
文案整理:陈莲珠
编辑:苏碧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