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的危害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回忆下花园煤矿生活,小小运煤ldq
TUhjnbcbe - 2021/2/17 12:53:00

我记忆中的下花园煤矿

河北北方学院退休教师杜子君

下花园煤矿,在我的老家村北三公里的玉带山。

记得矿上每个矿口都有一个非常大的礼堂,是供工人上班前开班前会议的,用来布置当天的工作任务和安全教育。我们院子里的那十几个小屁孩儿各个都是多才多艺的高手,只要有人出面一声招呼,我们就可以马上组织在一起,到礼堂去给工人进行慰问演出,根本不用事先排练,每人挨着个地上台,每个人都有料,亦或几个人往一起一凑,三言两语就组合排练出一个集体节目,现排现演,哈哈,现在想来都觉得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呢^_^。

记得文革初期,已经开始论起家庭出身了,在有一次演出时,虽然我刚刚演完一个节目,忽然节目接不上了,为了救场,我自告奋勇地报名说给大家来个独唱,歌名是《我是贫农的好后代》,正要上台时,忽然一个姐妹说,“不行呀,你家不是贫农啊”,哦,哦,哦,我一时竟呆在那里,太震撼了,我连唱贫农后代的歌都没资格了诶!

在一矿的大礼堂附近是一片平坦的开阔地,除了放置各种的生产备料和机械,和替换下来的工人用来下井时乘坐的就像现在许多城市步行街或旅游区使用的电瓶车那样的车,还有纵横交错的运送装满由井下采出被运往别处的煤炭的一串串的矿车,我们管那叫“串车”。

说到这,每个矿上都有一个巨大的木场,是用来堆放和加工井下做支架的圆木的,那些高高堆起的大圆木也是我们玩耍的好地方,那些圆木为了防止有虫蛀,在使用前都要先把树皮剥下来,而那些桦木皮是家里生炉子引火的极好的东西,由于它富含油脂,所以沾火就着;那些来回穿梭的串车也是我们嬉戏玩耍的乐园,我们常在那里玩捉迷藏,我们在串车上穿梭,窜上跳下,各个身手矫健,都是扒车的高手,当我们看到电影《铁道游击队》时,里边那些身手矫健的游击队员别人看来非常地神勇,但在我们看来,嘿嘿,一般般的啦^_^;那些淘汰下来的“电瓶车”,也成了我们过家家的绝佳的好地方,我们用随手可得的新的砖头(井下备用的)把车窗和门一垒,就成了一个个单独的小家家。

煤矿上用来运输的工具,除了在地上穿梭来往的串车,还有一种在空中来往穿梭的吊在高空钢缆上的吊斗。现在人们在旅游时司空见惯的高空缆车,其实,在50,60年代的下花园煤矿就早已经是做为在各个分矿间运输的工具了呢;我们每天在自家门前抬头时即可看到远处沿着山脉往来穿梭的煤斗繁忙运输的景象,殊不知,那也是我们嬉戏玩耍的好玩具吔^_^;就连在半山腰那些日伪时期残留下来的炮楼,都变成了我们玩耍的好地方,因为在炮楼里煤矿尽览眼前,玩耍时,谁先占据了炮楼的位置,谁一般就是赢家。

煤矿为了不让在井下作业的工人下班回到地面上后,其眼睛由于长时间不见太阳,乍接触到阳光眼睛被晃到,遂在井口附近修建了一条专门隧道,里边有暖气,下班升到地面后的工人沿着隧道便可由井口直达澡堂。据说在那里,工人不仅是洗澡,还可以接受人工日光浴,以补充在井下作业而缺乏的日光照射。

工人们洗澡脱下来的工作服便直接被送往专门的洗衣房,这个洗衣房在高台上有着一个超大的滚筒,巨大的轰鸣声伴随着洗衣房里极高的温度,我们站在滚筒前感觉自己仿佛特别地渺小,染有许多煤尘,黑黑的工作服瞬间便被洗净,然后很快被烘干,又送回到洗完澡的工人师傅手里,工人就可以穿着干干净净的工作服回到家里了。那个只有特别昏暗灯光的黑黑隧道也成了我们藏猫猫的极好的地方。

在玉带山脚下1.5公里处,一条流经的洋河,我们小时候河里的河水还非常丰沛,在河岸边伫立着几个高大的水塔,那便是下花园发电厂,水流丰沛的洋河与源源不断的煤炭,供应着电厂发出源源不断的电,被输往北京和周边地区。

一条特殊的小铁路(串车)将煤炭(小时候我们都称其为乌金)自开采出来的第一现场直接被运往几里地外的下花园,然后一分为二,一条线路将煤炭由一个拖斗的机械工具(我们管那叫“王八盖子”)直接送进发电厂的锅炉;另一条线路送往火车站,然后驶往一个高高的平台,经由一个个翻斗装置直接装载到停在高台下的火车上,这在建国初期已经是非常先进的机械化了呢。

我非常骄傲的是,这条运输线路,是我的父亲亲自勘探和设计的。为此,他在年就被国家机电部授予煤矿工程师。记得我刚有一点记事的时候就知道家里就有公家给安装的电话,还有接送爸爸上下班的小卧车(记得是黑色的,苏联的伏尔加);下花园煤矿和发电厂为新中国的首都,工农业建设及人民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来源:张家口人在省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回忆下花园煤矿生活,小小运煤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