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又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来发病率日趋增高,逐渐成为妇科常见病。主要发生于40~50岁左右的女性,并有年轻化趋势。
子宫腺肌症的发病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1)由于子宫内膜或浅肌层损伤,基底层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生长而发病;(2)通过性激素和催乳素起作用。近年来发现,高催乳素水平可能促使发生子宫腺肌症。(3)慢性盆腔炎一旦破坏内膜与肌层之间的界限,基底内膜即可发生增殖并侵入肌层。
医院妇科疑难病专家、医院妇产科孙爱达教授介绍,子宫腺肌症患者的怀孕次数、生产次数、人工流产次数和宫内节育器的使用均明显高于正常女性。
1、分娩与子宫腺肌症:女性在孕期血中雌孕激素和催乳素水平明显升高,加上子宫肌层血运增加,为子宫内膜侵入肌层创造了有利条件,且分娩可引起子宫内膜浅肌层损伤,产后可出现慢性子宫内膜炎,所以分娩与子宫腺肌症密切相关。资料显示妊娠、分娩次数越多,患子宫腺肌症的几率越大。
2、剖宫产与子宫腺肌症:剖宫产为创伤性子宫手术,可能增加子宫腺肌症的发病率。因此,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是降低子宫腺肌症发病率的措施。
3、计划生育措施与子宫腺肌症:人工流产、放置宫内节育器同样有几率增加子宫腺肌症发病率。所以应提醒社会应加强避孕宣教,减少人工流产的数量,术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人工流产吸引压力不应过高,以减少对子宫的损伤,从而降低子宫腺肌症发病的危险性。使用宫内节育器也是子宫腺肌症发病率增加的一个小的因素,所以,避孕还是要提倡用避孕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