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于年取得人流术后关爱项目(PAC)初审证书,今年进入项目复审期。为进一步减少非意愿妊娠对女性的伤害,普及避孕知识,降低意外妊娠人工流产数量和重复流产率,尤其是流产后一年内的再次人流,保障女性生殖健康,顺利通过PAC复审阶段,9月17日下午,我院在综合楼二楼会议室召开人流术后关爱项目(PAC)复审推进会,会议由周晶院长主持,相关职能科室、妇产科、门诊护理组等科室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
我院妇产科汇报了人流术后关爱项目(PAC)建设情况,提出了近期的工作内容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各相关科室各司其职,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表态,提出改进意见和可行的措施,最终形成统一的工作方案。
会议要求,各科室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把PAC复审工作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加强层级管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进一步提升专科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使各项措施、服务、流程等真正落到实处,切实保障辖区内及周边女性朋友的身心健康。
延伸阅读
流产后关爱工程,让爱不再成为一种伤害
流产后关爱简称PAC,是一种标准化的人工流产服务流程,医院建立标准化流产后关爱服务模式(主要服务形式为规范化的一对一咨询和集体宣教)向前来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女性患者宣传避孕知识,及时落实有效的避孕方法,避免重复流产的发生。
据数据统计,我国每年平均有万余次人流,其中重复流产率高达50%,在继发性不孕不育的女性中,有88.2%的人做过人工流产术。造成人工流产如此多的原因50%是因为没有采取避孕措施,88%的育龄人群对避孕问题不了解或者表示困惑。
“回家后一个月不要同房,没有生育需求的话一定要严格避孕……”当你经过我院妇产科计划生育手术室时,都会听到手术医生如此嘱咐病人,或许还会看到护士给术后的病人打电话,督促复查和指导避孕方法,对于有怀孕需求的病人,还会告知如何备孕、领取叶酸的途径等。
“每天来保胎的人有很多,但来做人流的女性也有很多,有许多人都是不避孕或者避孕方法不当造成的意外怀孕”,妇产科王开林主任医师跟我们介绍:“所以,作为妇产科医生,我们也希望能尽己所能去指导和宣传避孕方法,随访病人流产术后身体恢复情况,避免意外妊娠和反复多次人流。”
“我以为哺乳期不会怀孕的,就没有做措施。”剖宫产二次的婷婷得知自己再次怀孕的消息时感到十分震惊,她产后七个月,坚信哺乳期不会排卵、同房后不会怀孕,在得知疤痕子宫、哺乳期妊娠都会增加流产的风险后掉下了眼泪。
“我两个月前做的人流手术,月经到现在都没来,才知道又怀孕了。”小芳近期反复流产,手术后忘记了“禁性生活一月”的嘱托,并强调自己是在“安全期”同房的,关于再次怀孕,她觉得是“运气不好”。
在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当今社会,上面的故事经常在妇科门诊上演。很多人的生理知识十分匮乏,很多人的避孕意识接近于零,很多人觉得流产是一件小事,很多人对“注意事项”置若罔闻。遇到这样的病人,妇产科医生总会觉得头疼不已。
很多年轻人不懂得避孕知识,意外怀孕的情况很多见,因为年纪小,没有生育计划,有些到小诊所打胎了事,医院寻求帮助。同时,随着国家二胎*策的开放,二次剖宫产病人数量在增加,其中的一部分人再次意外怀孕,面临的流产风险也在增高。还有一些病人,有过多次流产手术史,甚至半年内有过两次以上人流手术,使得宫颈黏连、宫腔黏连、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等疾病的发病概率大大增加。“科学避孕,远离人流”成为新时期妇产科医生需要面对的问题。
面对“不听话”、“没有常识”、“自己百度”的患者,妇产科医生不仅需要用精湛的技术为她们除去病痛,更需要为她们提供一个学习和受保护的渠道。正因如此,年9月1日起,我院妇产科计划生育手术室扩展和改善了计划生育服务,开展了“流产后关爱”项目,从帮助无生育需求的女性选择合适的避孕手段开始,到督促流产术后的女性复查和避孕,使“有保护性行为”根植于每个人的脑海,使“备孕者积极备孕,避孕者认真避孕”成为常态。每一位医护人员,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育龄期妇女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