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的危害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打工人流下了不争气的泪水
TUhjnbcbe - 2020/12/22 12:42:00

◎小编

悦悦◎责编

北北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每天早上起床,都能看到一条朋友圈??“加油,打工人”,再配上一张咖啡或精修的自拍照片。常见文案:??

“皮革厂会倒,小姨子会跑,只有你打工到老。早安,打工人!”

“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但却不敢迟到,因为迟到扣钱,早安,打工人”“打工累吗?累。但是我不能哭,因为骑电动车的时候擦眼泪不安全”“明明已经深秋,我旁边的路人一个劲的说我好热好热。他说都怪我,我是一名打工仔。他说难怪我感受到炙热的情怀。”我还见到有更绝的,请看:??

今天坐地铁早上过安检的时候,检测仪一直响,安检的小姐姐让我把所有东西都掏出来,但检查过了还是一直响,然后她问我干什么的。

我说我打工的!她说好家伙,难怪检测出了钢铁般的意志!加油!打工人!

图片来源:南方都市报

因“打工人”的爆红,以至于有网友发出以下感叹:我就蛮好奇,这打工人到底是什么???随手一查,有一种解释是:从事体力劳动、重复劳动的人,这部分人群在社会上没有什么话语权,只能靠打工为生。还有看起来比较“正式”的解释:

图片来源:知乎文章

《老板们,祝你的“打工人”身体健康》

有网友指出,“打工人”这个词和“社畜”的意思相似。??无论是“社畜”“”,还是“内卷”,再到“打工人”等词汇能够成为互联网场域的社交符码,大概率是戳中了当下的时代情绪,无论是你或我,用打工人来形容我们都蛮贴切。??

让我们追溯一下,“社畜”刚出来时,也是“”大火的时候,“社畜”作为对逐渐蔓延的“”的回应,取代了“白领”成为各行各业上班族的代名词。这个词语源于“加班大国”日本,是那些工作时间长、压力大、效率低、获得感不高,有工作没生活的底层上班族的自嘲式称呼。

“社畜”“”“打工人”这些词中都包含了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劳动者。相信有很多同学都听过马克思所写的《资本论》,根据他的描述,工业化所形成的最基本的一个现象,就是生产者无法拥有生产工具。就比如,你用奖学金去置办了一个煎饼果子摊,然后雇了一个人,这个人没有财力拥有这个煎饼果子机,他就只能每天惨巴巴的,起早贪黑的为你摊着一张又一张的煎饼。这就产生了生产工具和生产者分离的现象,而马克思就把这种人称为劳动者或劳工(杨照,)。将情境拉回到现在,“打工人”可以看作是当代年轻人对工作现状的一种自嘲,可以认为是一种职业、身份、等级上的调侃,对生活压力的缓解,同时,也能映射出当代多数年轻人对工作的态度。借用康德“人是目的而非手段”的话语结构,对大多数人来说,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而非目的,工作≈工具。实话讲,因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我没看完(看不下去),我到现在还没能搞清楚年前马克思·韦伯因为什么会因无法工作而焦虑。??我想,他的工作一定和现在打工人的工作有质的区别。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1

打工人溯源

“打工人”这个词又是怎么火的???让我们来捋一捋!据网友考据,“打工人”这个定义最早年就曾出现在百度贴吧中,不过真正被网友当成梗来玩是因为网红“抽象带篮子”的视频。

图片来源:B站UP主

“抽象带篮子”视频截图

带篮子曾在网上发布了几条短视频,其中一条视频中,他做出要出门打工的样子,对着镜头说,“勤劳的人已经奔上了塔吊,你却在被窝里伸了伸懒腰,你根本没把自己生活当回事儿。早安,打工人!”此后带篮子又发布了几条打工人语录短视频,这种看似工作态度相当端正其实却带着自我调侃的句子很快引起网友的转发和模仿——无论是北上广高档办公楼里为公司打工的白领,还是低线城市的基层务工者,都纷纷开始调侃自己的“打工人”身份。2

打工人的迷思

“打工人”为什么会爆火???01网络迷因所形成的社交符码这让小编想到了不久前的“雪花飘飘,北风萧萧”、“淡*的长裙,蓬松的头发”,也是不知怎么的一夜之间就爆火了。这些爆火的段子都可以用“迷因”(meme)来解释。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迷因”是英文单词meme的音译,最早是由英国进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他年的大众科学畅销书《自私的基因》中使用的。是通过非遗传方式,特别是模仿方式得到传递的文化基本单位,因此迷因可以被视为一种文化基因。在当代互联网环境下“迷因”发展成“网络迷因”。??迷因主要依靠内容和形式的自我复制与传播进行繁衍,并在此过程中发生不可预知的文化变异。从概念上来说,迷因是通过复制、变异而传播的基本文化单位,任何文化活动都可能成为迷因。“曲调、概念、妙句、时装、制锅或建造拱廊的方式都是迷因”。“迷因”这个理论几乎可以套用所有流行的网络文化了。自带篮子带火“打工人”这个词后,众多网友开始模仿他的短视频,将仿作纷纷上传,并令其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进入公共文化议程。还有大面积泛滥的“打工人”表情包,都揭示了“模仿”的机制在社交与共同文化生产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互联网赋予了迷因理论新的时代内涵。互联网技术所具有的交互性、低门槛、高自由度等特征使互联网文化为微观文化单位通过自我复制而实现发展、演进、变异、再创造提供了便利条件。尤其重要的是,互联网世界庞大的数据量为互联网迷因的传播提供了丰沛的素材来源和理想的传播介质。借助形式不同的互联网迷因,各种面向的社会文化都得以在虚拟世界中不断进行自我复制和变异,最终构成了我们所处的这个一言难尽的总体文化生态。02“模仿律”的作用语言藉由网络媒体的发展能迅速形成特殊的社会方言。我们想一下,像“内卷”“打工人”这些所谓的“meme”为什么能广为传播,其中大概率有模仿律的作用。塔尔德认为模仿是先天的,是我们生物特征的一部分。模仿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在个体化社会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把模仿看成是社会发展和存在的基本原则。说到底,就是我们在有些时候,就喜欢从众。你用打工人像我问好,我总不能回你个“小龙人”吧。再往下说,“打工人”为什么能引起模仿。可能是在“打工人”之下的社会压力是有普适性的。随着资本的殖民能力越来越强,消费主义的盛行,再加之社会分工以及KPI的交互作用。许多人越来越难体验到工作中的个人价值,自嘲为社会机器运转的“螺丝钉”。在这个社会机器运转越来越快,亦即是哈特穆特·罗萨所说的加速社会中。无论是快递小哥、流水线上的工人,还是坐在有新风系统的办公室的金融白领,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职场压力:不稳定的薪酬、难以避免的加班(余寒,)。好似,我们除了成为老板,别无他法。不好意思,成为老板可能意味着有更大的创业压力。商场如战场,你想在“战场”上分一杯羹,除了努力,你还能怎么做呢?几乎所有人都可以用“我是打工人”来造句,带有自嘲意味的“打工人”,给我们每个人提供了一个略显轻松“焦虑出口”。3

数字劳工,你我都是打工人

“打工人”这个词还让我很自然地想到传播学里的一个热词——“数字劳工”,每天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UGC生产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在为互联网平台打工呢?

有人要问了,我创作的内容都是我自愿生产的,怎么就变成了劳工了呢?????举个例子,年3月20日,网易云音乐在杭州发起了一场名为《看见音乐的力量》的营销活动,网易从4亿乐评中选出了条点赞数最高的评论,又从这其中选出了85条评论,做成海报贴在地铁上。网易云音乐将用户原创内容当做卖点,通过优质的内容来打动用户,而这些内容的创作者正是消费者,但是人们却乐于被消费,这是一个“音乐—感触—评论—感触—音乐”的情感循环,相当于用户调查、内容制作、渠道投放的营销思维,只不过这一切都是用户自愿参与的免费劳动。图片来源:网易云音乐即便是你不生产内容,只要你网上冲浪过,那么你的数据就可能会被互联网公司当作谋利的工具。例如Facebook通过追踪用户的浏览记录来完善信息库。之后,Facebook会基于这些数据优化自己的后台,同时也会将这些信息转卖给广告商用以谋利。??在社交媒体当中,用户的生产行为是自主的,这种自主性遮蔽了“劳动”,以创造意义为手段来创造价值,并创造了新的自由,这些能动的主体选择一种无偿的劳动方式来生产文化和知识,而这些本应该由资本家支付的劳动所生产的内容,却恰恰符合商业的需要,并被纳入了资本的逻辑当中。这种新的经济以个体的知识和才华为基础,用情感、快乐等表象来产生某种“同意”,从而对用户进行无偿剥削。

图片源自“游戏研究社”

“打工人”火了,因为从这个词中,我们看到了自己,同时又娱乐了自己。我们可以通过任何“词语”对世界进行自我解读,也可以暂时逃遁到词语的娱乐含义中进行短暂的自我消遣。这样看来,正值考研的你,也可以互道一句“早安,打工人!”“晚安,打工人!”有点悲哀,有点自嘲,??但是加入这场打工人的狂欢中或许会让此刻的你更快乐地“打工”。无论怎样,明天7点的闹铃??依旧会响起。◎参考文献:[1]常江,田浩.迷因理论视域下的短视频文化——基于抖音的个案研究[J].新闻与写作,(12):32-39.[2]Dawkins,R.().Theselfishgene:withanewintroductionbytheauthor.UK:OxfordUniversityPress.(Originallypublishedin).[3]李彩霞,李霞飞.从“用户”到“数字劳工”:社交媒体用户的传播*治经济学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41(02):51-55.[4]余寒.”打工人”到底是什么梗?[EB/OL].[-10-25].
1
查看完整版本: 打工人流下了不争气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