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统计数据并不是一些数字,而是那些正在应对或是无力应对生活打击的人们——铂金斯罗斯福*府时期美国劳工部长
文
看懂君
下面的这个故事在今天看来似乎有点难以置信。
年,当美国总统沃伦·哈丁召集一次会议,问起-年严重的经济衰退之后的失业人数,出席者的观点存在极大的分歧。最终,他们不得不通过投票来解决这一问题。最低的数字是万,而最高的数字则是万。
问题的真正解决要等到10年之后,大萧条时,罗斯福总统任命哈里·霍普金斯(HarryHopkins)为联邦*府紧急救助署署长,后者意识到,在经济艰困之际,工作的机会其实要比货币宽松来的更加重要,这个认识成为了罗斯福新*的根基。为了更好的统计失业情况,时任美国劳工部长弗朗西斯·珀金斯(FrancesCoraliePerkins),任命了一位受人尊重的统计学家伊萨多﹒卢宾(IsadorLubin),正是在他的领导下,今天我们称之为失业率的指标终于诞生了。
如果说大萧条还只是经济上的艰难的话,那么90年后的今天,新冠疫情给人们带来的,是经济和生命安全的双重威胁:一方面,截至年6月21日,全球共有约万人感染新冠病*,累计死亡人数已经超过46万人。另一方面,很多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普通人生计面临严重威胁。
“我们不能把疫情和经济割裂开来,必须要同时在两线作战”,在上周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的在线直播中,全球开放型研究机构罗汉堂秘书长陈龙教授这样呼吁道。
用他的话说,在变幻莫测的疫情下,GDP等传统经济指标更新速度过于缓慢,难以帮助*策制定者在隔离疫情和重启经济之间做出明智决策。
和伊萨多﹒卢宾在大萧条时所做的事情一样,经济学教授出身的陈龙,也在和同事们设法解决今天的难题。近期,罗汉堂推出了全球疫情经济追踪项目(GlobalPandemic-EconomicTracker,PET),旨在帮助各国*府、企业和公众更好地了解疫情经济演进的模式,各个阶段面临的权衡取舍,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
罗汉堂的研究发现,疫情爆发以来,人流活跃度已经成为解释国家之间经济表现最重要的指标。实时人流大数据能帮助人们洞察衡量疫情对世界造成的真实破坏。
“我觉得这个项目非常有价值,它可以帮助决策者,帮助所有人在控制疫情和重启经济之间做一个平衡”,身为罗汉堂学术委员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说,“罗汉堂做了非常卓越的工作”。
平衡防疫与经济增长沃伦·哈丁所处的时代,距今已近百年,但是新冠疫情让今天的*府领导人们,再次有了他那样的感觉,几十年前发明的经济指标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府应该忍受暂时的经济停滞,果断的阻断疫情的传播?还是采用类似‘群体免疫’这样姑息的做法?”
“国家现在是否足够安全,能够重启经济了呢?”
“重启经济的工作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了呢?”
“经济复苏中疫情如果卷土重来,我们要怎么去应对?”……
这些并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
罗汉堂秘书长陈龙说,对于*府来说,最大的困难在于,一方面要控制疫情,另一方面又要尽快实现经济增长。在平衡这两者的过程中,每一个国家*府都有自己的考虑,但是首先必须有工具和能力去进行测量和追踪,否则就难以做出科学的决策。
在缺乏清晰的信息、缺乏可靠的统计资料的情况下,人们只好以他们一贯的方式来行事:就像在年末至年初,经济体系瓦解的速度非常惊人。无人真正知道正在发生着什么,这一点让人们更加难以把握当时的状况。由于缺乏有关价格、产出量和就业的一致的*府数据,要对经济的萎缩进行计量是不可能的事。*府和社会就如同驶入一场暴风雨的飞机一样,除了肉眼所能感知的一切外,只拥有最低限度的工具。每个人都知道天气非常糟糕,但是没有人能说清楚到底有多糟糕,范围有多广,而它又会持续多长时间。
由于缺乏有关就业的可靠信息,美国总统胡佛认为大规模失业是经济系统的顽疾,改革经济而非增加就业成为了当时*府*策的首要问题,而这恰好与后来的罗斯福新*背道而驰。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疫情肆虐的今天。用迈克尔·斯宾塞的话说,传统的经济指标出台的时滞非常长,在当前这种快速变化的形势下,就没有什么帮助了。比如,GDP是以季度为单位来公布的,但是在年的第二季度,很多国家因为受疫情的影响,经济形势和第一季度比已经发生了剧烈变化。
为了解决问题,陈龙带领罗汉堂团队发现了一个高频更新、且实时可得的数据指标,用来评估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人流数据,它可以用来评估全球经济活动的收缩幅度。以此为目标,罗汉堂以谷歌、苹果、高德和百度发布的数据为基础,综合分析疫情下的人流状况。
利用上述数据源,罗汉堂追踪了个经济体的人流情况。其中个国家的主要数据源为谷歌,俄罗斯的数据来自苹果,而中国大陆的数据则来自高德和百度。
罗汉堂研究发现,疫情爆发以来,人流活跃度已经成为解释国家之间经济表现最重要的指标。在五月初公布GDP数据的19个经济体中,绝大部分(3/4)的GDP增长率差异,可以用这些地区的人流活跃度变化进行解释。一半以上的国别PMI差异同样能被人流活跃度变化解释。换言之,只要掌握一国人流收缩了多大程度,持续多长时间,就大体可以判断一国经济损失的状况。
背后的逻辑是,为了控制疫情,*府就必须要限制人流的活跃度,保持安全距离,但是这也会限制经济活力,影响经济增速。所以,如果能够了解这样的关系,就可以评估一个国家的人口活跃度到底减弱了多少,以及在这个阶段上会持续多长时间,并评估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罗汉堂发现,如果一个国家能够更快、更果断地做出决定的话,经济恢复得就更快,付出的代价就越小。
发现“疫情经济学”的清晰模式!人类历史发展,每到偏执一端,往而不返的关头,总会有一群人站出来,找到问题,寻求对策,从中酝酿新生的创造力量。
文章开头述及的百年前美国总统沃伦·哈丁的那次会议,让当时的美国*府意识到,有关就业状况的统计资料实在太匮乏了。随着罗斯福、哈里·霍普金斯、弗朗西斯·珀金斯以及伊萨多﹒卢宾的实践,这个问题才被逐渐解决。
起初,人们认为大萧条是由于金融体系危机所产生的,但是随后而来的商品价格下跌和产量的严重紧缩,最终导致了一场严重的就业危机。站在今天回看,更多学者意识到,大萧条还有另一层意义深远的含义,就是人类社会彻底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模式告别。
这就意味着,决策者不能再以“就业在危机中总有起伏”这样的观念来“蒙混过关”,而是要尝试去衡量哪些人处于就业状态,哪些人没有就业,以及失业实际上意味着什么。
伊萨多·卢宾所创制的失业率统计指标是帮助美国走出经济泥潭的重要一步。也正是从那以后,失业率、GDP、CPI这些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开始衡量这个物质产品生产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均是以商品的产量为衡量标准。然而,从那时开始的数十年里,美国及其他许多国家的经济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从制造业转向了服务业,从在工厂里制造产品,转向了创造想法。
进入年以后,这种变化开始加速。年的金融危机,让人们意识到了旧有世界经济格局的结构化问题。然而,美联储持续了10年的量化宽松,加深了这种结构性的扭曲,世界并没有像人们想的那样去“再平衡”。虽然宏观上乏善可陈,但是微观的技术的进步却是一个亮点,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在这期间的普及,让数字经济有了迸发的生机。
新冠疫情加速了人类向数字经济的转型过程,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范式。这时,再用传统的经济数据来为经济导航,就像为了从A点到B点,使用一张20世纪50年代的公路图一样。有可能我们还是能到达终点,但是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形是我们会迷路,错过了达到目的地的最佳时机。
扎卡里·卡拉贝尔在《经济指标简史》一书中指出,要利用信息时代的力量,以及现在我们拥有的能力,来构建我们自己的世界地图,解答我们需要回答的问题。
技术又一次展现了其强大的力量。在罗汉堂疫情追踪所使用人流大数据源中,包括谷歌发布零售娱乐、食品医药商店以及工作场所的人流数据,罗汉堂将其指数化;也包括苹果发布的驾驶、交易和行人等人流数据;还有高德地图和百度提供基于位置为基础的人流数据。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数据更新足够频繁,可以达到每周甚至每天更新,这为全球决策者和分析者提供了及时的反馈风向标。
这让陈龙非常兴奋。用他的话说,虽然全球正在进入“疫情经济”的异常状态,但它绝非无迹可寻,甚至体现出清晰的模式。
罗汉堂研究发现:
●在疫情早期,一国必须以人流和经济活动为代价,控制病*的传播。若无法做到这一点,经济恢复根本无从谈及。但是,由于卫生健康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牵制的张力,经济复苏的速度要远远慢于强制隔离带来的经济自由落体状态。
●在经济快速且深度收缩的阶段结束后,一国经济将持续受到一段时间(各国不同)的抑制,进一步控制病情传播(低谷期)。这一阶段后,经济将进入S型恢复期——开始缓慢且不断稳定加速的经济增长,但当经济恢复到接近疫情前水平时,恢复速度会明显减慢。这揭示了,由于保持社交距离的需要将长期存在,一些行业包括航空、文体娱乐等难以在短期内完全恢复。
●对各国而言,最主要的经济挑战是通过早期诊断和传播控制,尽量缩短经济进入自由落地的时间,然而大部分国家并未通过这一挑战。他们只能寄希望减少经济在低谷期停留的时长,同时有效控制疫情传播。最后随着新增感染数量不断下降,经济最终会与疫情脱钩。
陈龙和斯宾塞将这个发现,写成了文章《定义和衡量疫情经济》,刊发在世界报业辛迪加(ProjectSyndicate)上,通过这个平台,中国的智慧分发到了全世界所有重要的主流媒体。
在这次疫情中,高度发达的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使得中国得以对疫情进行精准的追踪、隔离和统计。在众多的国家中,中国经济得以最先恢复。但是反观一些传统的发达国家,比如英国,却采取所谓“群体免疫”这样的措施。从罗汉堂的数据上看,相比欧洲其他国家,英国的经济恢复是最慢的。
这就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90年前,伊萨多﹒卢宾等人创造的失业指标,帮助人类走出了大萧条时代;今天,陈龙、斯宾塞和他们在罗汉堂的同事,用“人流活跃度”指标,绘制出疫情经济下新的地图,助力各国早日走向复苏。
看懂小程序上线啦!
看懂小程序APP
文章转载请加
看懂经济热文点击即可查看
1、向企业让利1.5万亿元,金融怎么做?
2、几个烛照当下的财*制度历史片段
3、互联网金融的新零售
你“在看”我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