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大夫在我国可谓是妇孺皆知,可活跃在我军的外籍军医可不止他,比如本文的主人公罗生特。他是一位奥地利籍医生,不远万里离开自己的国家,来到被日寇大举进犯的中国土地,支援抵御外敌的正义战斗。
图
罗生特
罗生特在革命军队工作近10年,许多军中将领都得到过他的医治,因此交往甚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就有陈毅。两人乃是忘年交好友,私下更是亲如兄弟,可一向与人为善的罗生特,却在年时突然怒斥好友陈毅!
这件事情的背后发生了什么?后续发展又如何?罗生特最后的结局是什么?首先我们得了解这位外籍医生的来历:
远渡重洋奔中国
年,罗生特出生在奥地利。自少时起就立志学医,后来也是朝着该目标努力,从大学医学系毕业后,还获得了博士学位。通过几年时间的锤炼,罗生特成为了远近皆知的妇产科和泌尿科专家,往后若持续发展,生活定然过得不错,可他不愿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
罗生特思想进步,医院,他渴望走向战场,挽救以命抗敌的战士们,这才是有意义的事情。与此同时,罗生特的国家正在发生政变,他因为参加反法西斯斗争被逮捕,后被关押在集中营。那里面的生活苦不堪言,罗生特经常遭到凌辱和暴打,伤痕累累。
即便如此,罗生特依旧坚贞不屈,始终不肯低头,无尽的毒打和羞辱,将他磨砺成一位坚定的反法西斯战士。而后,罗生特虽被无罪释放,可却被驱逐出境,终生不得回到祖国,何其残忍!希望总是在绝境中出现,他和同行的难友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上海。
在早年间,罗生特无意读到过介绍中国的书籍,从中得知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基本情况以及事迹,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异常向往。再加上,罗生特了解到中国正在进行的抗日战争,他下定决心前往中国,利用自己的医学才能拯救更多生命,这才选择了上海。
图
罗生特年轻时期
然而,一盆冷水直接浇灭了罗生特的热情,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没有落脚点,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还是低估了异国他乡具备的生存条件。他们费尽力气才终于站稳脚跟,远在英国的妹妹寄来资金帮忙。凭借这笔钱,医院,且办得很成功,收入可观。
不过,他此次前来并非为生财,什么时候能去到战场上呢?罗生特经过多方打听,最终还是在朋友的帮助下与上海地下党取得联系,信任的桥梁也在接触中建立起来。地下党那边立即将罗生特愿意到军中出力的请求上报,很快就得到上级批准,前往新四军的计划提上日程。
与此同时,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陈毅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此时,我军在华中敌后抗战,在日伪军以及顽固派的夹击中举步维艰,战斗环境十分艰苦,医疗卫生工作也停滞不前。罗生特刚好解了这燃眉之急,他带上自己昂贵、先进的医疗设备来到军部。
新四军外籍军医——罗生特
彼时,陈毅等人在门口迎接,热情招待罗生特等人。陈毅大笑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军将士热烈欢迎罗生特先生,望先生贡献才华!”罗生特也是个谦虚的人,立即表示:“久仰陈军长大名,今日一见我很荣幸,今后能和同志们一起工作,我定当全力以赴!”
次日,为了欢迎罗生特等人的到来,军中举行盛大的欢迎会,好生热闹。大家玩开后也没那么多顾忌,立即起哄让陈毅表演,强烈要求之下还能咋办?陈毅换上中式长袍,向众人表演了一段《长城谣》,结束时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使一向粗线条的陈毅也不好意思起来。
之后,罗生特医院工作,卫生部副部长为其翻译。前来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罗生特始终耐心诊断,悉心治疗,每日都忙得头昏眼花,大家都对他评价很高。
图
罗生特为新四军治疗(油画)
罗生特曾多次表示:“我们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可是,医院的工作远没有这么简单,像罗生特这样的人才很稀缺,无疑就是一块“香饽饽”,哪哪都需要他。他不辞辛苦为众多伤员治疗,有时还会到师部问诊,组织体谅罗生特的艰辛,时常会发些补品犒劳他。
而罗生特对组织的照顾非常感谢,同时也真诚地说:“我来中国是为了革命,而不是享受特别待遇!”因此军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罗医生买营养品给伤员吃;行军时,马也让给伤员骑。将心比心,军中不少战士都十分尊敬罗生特。其实,许多领导也对罗生特心怀感激,下面让我们通过罗荣桓和陈毅2位领导,体会罗生特的高超医术以及情深义重之处:
年,罗荣桓因操劳过度开始尿血,起初他并不在意。可随着病情严重,其夫人意识到事态严重,拉着罗荣桓就去做了全面检查。结果可想而知,敌后医疗条件极差,诊断结果不明,检查多次依旧找不到病因,上级对此事十分重视,立即命罗生特前去协助治疗。
了解完罗荣桓目前的基本情况,罗生特皱起眉头,这很有可能是膀胱或者肾脏出血,必须立即展开治疗。在用专业仪器检查过后发现:肾脏有病变,初步怀疑是肿瘤。当时没有X光机,罗生特选择采用保守治疗方案,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病情有所好转。
与此同时,山东抗战已经进入最艰难的阶段,罗荣桓实在放心不下,拖着未完全恢复的身体离开。一个多月相处下来,罗生特深知自己劝不动罗荣桓,只能一遍遍叮嘱注意事项,他也一一应诺。可让一个工作狂停下工作口头说哪够,这不病情又复发了,原因:劳累过度。
考虑到罗荣桓的病情,罗生特决定亲自去山东一趟。当天夜里,罗生特在一个营的护送下离开,踏上前往山东的征程。经过日军的层层封锁线,罗生特一伙终于抵达目的地,还没等他休息片刻,又马不停蹄给罗荣桓做检查,迅速制定治疗方案。
图
罗荣桓
为了确保治疗效果,罗生特提议让罗荣桓搬到卫生所住,方便他休养身体。期间,罗生特隔段时间就要测血压、验尿、检查身体,饮食这块也花了不少心思。很快,在悉心照料之下,罗荣桓的病情明显好转,但显然还是高兴太早了,日军铁骑的到来毁了这些治疗计划。
这年冬天,日军向抗日根据地大肆进攻,大有你死我活之势,情况不容乐观。为大局着想,罗荣桓又开始没日没夜工作,病情不出意外又加重了,因此大部分作战时间,他都躺在担架上指挥。这种精神让罗生特震惊之余万分感动,始终寸步不离守着罗荣桓,针对他的病情制定多种治疗方案。两人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相互了解,友情也逐渐加深……
就连罗荣桓的夫人也对罗生特颇有好感,她曾说:“罗大夫很理解我做妻子的心情,对我的安慰和要求十分细致。他对病人不仅是生理上、心理上的照顾,对病患家属也是如此。如果没有罗大夫的精心治疗,我丈夫不知道要遭受多大的痛苦……”
由此可见,罗生特对待病人尽心尽力,全方面都会照顾到。特别是在治疗期间,不管病患是谁,他都毫不讲情面。就拿罗荣桓这病来说,辛辣必须要忌口,可他是地地道道的湖南人啊,视辣椒如命也不稀奇,自然是希望罗生特能网开一面。
对此,罗生特态度坚定,神情严肃,语气肯定,说:“你遇上我可遭罪了!考虑到你的病情,你以后坚决不能碰辣椒!”后来因为各方面因素,导致罗荣桓的病迟迟无法痊愈,中央出于安全考虑,决定先让罗生特回到自己的岗位。他离开后,仍旧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