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是一部小说,汪曾祺作。看书名便知道是与饮食有关,中国饮食里,五味俱全,像极了人生,所以我们常说人生是五味杂陈的。
汪曾祺曾说:“自己不是一位精于吃的吃客,只是爱做菜,爱琢磨如何粗菜细作,爱谈吃。”他认为:谈吃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对文化的态度。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耕社会,以农业立国,中国人十分重视吃文化。早晨大家见面寒暄第一句话便是问:“吃饭了没?”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圣哲孔子就曾说:“食、色性也。”《礼记·礼运》也说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饮食与男女之性是人的本能。孰不知,在这本能之后,饮食文化对文学、政治、医学的发展都有密切关系,所以,谈吃也是一种对生活对文化的态度。
01饮食与文学的关系
汪曾祺在《苦瓜是瓜吗?》一文中阐述了饮食与文学的关系。
苦瓜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属于舶来品。文中提及:汪曾祺孙女不管从外形还是味道上都认为苦瓜不是瓜类。而苦瓜属于葫芦科,只是在习惯上都叫做瓜。
接着作者由苦瓜联想到文学创作。作者认为:文学创作应该包罗万象,老前辈应该承认新作品。就像承认苦瓜是一道菜。虽然该苦瓜有苦味,但须知苦味是五味:酸、甜、苦、辣、咸中的一种味道,谁也无法把苦味从五味里剔除。作者在文中呼吁:老作家口味要杂一些,对一些新思维的作品不要轻易地否定、排斥。作者除了借苦瓜写这篇文章有这意思外,还有另一层意思,任何好的素材、灵感均来自于苦难的经历。
作者是借食物苦瓜来指向文学创作的过程。
文中还提及了:“对于苦瓜,可以各取所需,愿吃皮的吃皮,愿吃瓤的吃瓤。”
这一句话的意思是:对于一部像《红楼梦》这样的伟大作品,一千个读者有一千部《红楼梦》。任何作品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像有句词:“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境界一样。
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以吃。就像一部成熟的作品,一定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它真的是一部文学作品。
饮食文化不仅能成就像《五味》这样优美的作品,还能在一顿饭之间解决千古政治难题。
02鸿门宴与政治格局之变
《史记·项羽本纪》就记载了刘邦赴宴而导致政治格局的演变。
话说刘邦某日带着百余人来到鸿门这个地方赴宴,你并向项羽谢罪道:“我与将军都合力攻打秦国,从未料到自己可以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在这里再次遇见将军您,真是太好了。”
项羽听后立刻邀请刘邦入席。席间,项羽的智囊人物范增把项庄叫到账外,并嘱咐道:“项羽为人仁慈,你要以祝寿的名义来舞剑,以舞剑的名义刺杀刘邦,否则,我们都将成为刘邦的俘虏。”项庄入席后照办,怎奈项伯看穿了项庄的伎俩,一直保护着刘邦,使其不得便。
张良见状,直至账外向樊哙求救。樊哙入账后,手拿剑与盾与项羽的士兵一同拼命,工兵倒在地上后,樊哙站立在西侧,用恨意的目光怒视项羽。
项羽问道:“这位是何人?”张良答道:“刘邦的护卫。”项羽说:“是一位壮士,赐他一杯酒。”樊哙拜谢,立刻一饮而尽。项羽又赐一块猪腿给樊哙。就在樊哙与项羽喝酒、吃肉之际。刘邦借着上厕所之便而溜之大吉。从此刘、项两家的历史开始改写。
个人认为:两人一起吃饭是一个增进感情的过程。但项羽为刘邦设立下了鸿门宴,其背后不仅是你死我活的一场较量,更是一场双方的政治博弈。本来项羽无论从兵力上、战斗力上,还是鸿门宴的布局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但因一念松懈,一念的妇人之仁,而造成刘邦在鸿门宴上逃脱,从而造成天下局势的转变。所以谋士范增才会发出:“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属刘邦。”的无奈感慨。
《老子》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爽口。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大千世界的花花绿绿容易让人变成瞎子,靡靡之音容易让人变成听不到,五味中的酸、甜、苦、辣、咸的确会让人口爽。这里的“爽”字,是指味觉出了毛病。当人们沉醉在口腹之欲时,很容易对周遭的人与事放松警惕。但鸿门宴的主人公刘邦不仅没沾染口腹之欲,相反处于《周易》乾卦里的第三爻——警惕,再加上又有许多人帮助他,这才使得鸿门宴成了天下局势的转折点。
食物不仅能让人失去理智,同时也能治病救人。就像一把手术刀,能杀人,也能救人。佛家就有过午不食的戒律,在佛家的戒律里,饮食只是用来治疗饥饿这病的。
03饮食文化其实是药食同源
《佛门医术秘经》里有用食用的葱作感冒的药引子的方子。葱花看似只是一道很普通的做菜菜品。但也有研究表明:葱所含的硫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等成分恰恰有助于消化、杀菌消毒、发汗等作用。功效与古人的方子不谋而合。
中医认为:五色入五脏。五脏:心、肝、脾、肺、肾分别对应五色:红、绿、黄、白、黑。中医又认为:养五脏的食物,最好是这五种颜色的食物。比如:养脾胃最好的食物是黄豆,养肝最好的食物是绿豆等等。
04结束语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也只有中国的饮食才有文化脉系。
饮食文化是“饮”文化与“食”文化相结合的,正如《礼记》有云: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说明只有阴阳协调,才能达到化化而不知神的境界。
同时,饮食文化更能促进人际关系的融洽,增强凝聚力。人们也从饮食的饱腹层面上升到了增强人们健康的身体素质,从而饮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就像项、刘的“鸿门宴”这时的饮食早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饮食聚会,而是被赋予了政治意义与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