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经提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般翻译为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此段话从自然界角度非常容易理解,含有遗传基因的一粒种子,生出两篇嫩叶,进而长成一个粗壮大树,植物肯定是喜欢向着阳光,在阳光和地里水分双重滋润下,也就老子所说的阴阳二气相交灌输下茁壮成长。
用自然现象能够理解上面这句话,紧接着老子又说道,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一般翻译为,但王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如果减损它却反而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却反而得到减损.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强暴的人死无其所.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后面讲的是人们经常要保持谦虚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够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保持社会公认美德,不要侵犯他人。这里可以理解为社会现象。
同样一段话,即提到自然现象,又提到社会现象,可见从哲理上还可以继续提炼,也就是本段话之中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再次提炼就可以总结出,阳离不开阴,阴阳同根,在我们这个阳性偏高的世界里面可能更应该强调阳离不开阴。
当今世界高科技中的高科技无非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取代人类一直处于热议之中。万物负阴而抱阳,所有我们表现在外面的一切都是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人之所以有饮食男女欲望,无非就是我们拥有这个肉体。古时太监因为关键部位缺失,久而久之,丧失正常人的欲望。身体不舒服,胃口就不好,自然会对美食不感兴趣。
现代科学证明平原上人们不能适应高原反应,因为平原上的人们身体不含有EPAS1基因。有人据此认为说,不是我不行,而是基因,对于这种想法,如果有机会见到本人,我想问问,凭什么认为好的基因你就认为能够代表你自己,不好的基因就不能够代表你自己。说到底我们是一群微生物暂时凝聚到一起的整体而已,暂时形成“我”这个阳的意识。有朝一日,烟消云散之后,谁知道谁到哪里去了。现代科学无数次证明,人的意识是有物质基础的,这里不光光是指我们的经历以及我们周围客观存在的实物,还应该包括我们的身体。这和马克思主义强调的“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基本哲理,可以说是时间上相隔几千年之后的无缝对接。
回到人工智能这个话题,人工智能能够产生智能的物质基础是什么,无非就是钢铁,塑料,电流等等,在此基础上能够产生什么样的智能,归根结底还是是人类的程序在控制这个机器。即使产生其他意识,也不会是我们这样的欲望,我们总是按照我们的想法来揣测一切,就像庄子上讲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可能是一个科学发展的怪物,具体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智能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