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的危害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人生需有一个勇字,而不是像做菜,把所
TUhjnbcbe - 2025/6/10 18:01:00
                            

原创跑跑猪meiya

李安是我非常喜欢的导演,他可能是那个最会讲人心的老头。他的电影会让你看到什么是无奈,什么是饱经风霜,什么是深沉厚重,什么是真挚真诚,不是直接灌进去的,而是像春风一样,娓娓道来,让你在最后的时刻,听着断背山的歌声飘荡,回想着人世间的那么一丁点少的可怜的甜蜜,温暖,就可以帮你抵御人生中十有八九的不如意和世事无常啊。

总之,一句话,他讲的都是人和人的挣扎。我觉得再也没有哪一个导演像他那样细腻,把人琢磨的那么明白,哀而不伤,暖而不灼,像咕咕的温泉水,在你最难受,最脆弱的时候,给你的心灵来一次水疗大保健,也没使劲的说那些虚滔滔的假话,就是让你看看别人,是怎么去面对生命中那些最宝贵的人:爱人-亲人-朋友,然后又是怎么去面对真正内心世界的自己。

他所有的电影,讲的都是怎么和内在的自我打架-抗争-挣扎-和解-超脱-蜕变的过程,而蜕变,才是一个人脱胎换骨的成长。这可能是我最喜欢李安的原因。

今天聊聊他的《饮食男女》吧,因为这是一个吃货的共鸣。在我年轻那会,刚从大学毕业走到社会上挨收拾的时候,各种艰难,各种不顺心,各种开眼界,各种给我重树世界观,人生观,经常令人感叹:赚钱好难啊,房租好贵啊,人,怎么能这么现实,怎么和大学里的不一样呢?

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从单纯走向成人的世界,去负担和面对真实的生活,还得打落牙齿使劲顶的时候,必须拿点什么给自己顶住,这时吃货的好处就出来的,没有什么不是一顿烤串能解决的。

但问题是,那时候连烤串都吃不起,那怎么办呢?看电影啊,还一定是美食系的,治愈系的。

这就是电影的好处,像一个梦,弥补现实的不足,给了我们生命的无限延伸。

这个片子你乍一看就是一个丧偶的老头老朱和他的三个女儿,家珍、家倩、家宁的故事。但能在豆瓣评分9.1,在浩如繁星的电影世界中评分最高的家庭片排第5,你就知道这电影的故事、拍摄、演员的表演都不简单。

《饮食男女》一开始就是父亲老朱为每周一次的家庭聚餐忙碌。那真是世界级中国饮食大师的巅峰展现啊。那种暖色阳光下的小四合院,那个水缸里的养的活鲤鱼,草窝里下蛋的老母鸡和油炸得脆脆的田鸡和抹了蜜的扣肉,真不愧是集淮阳鲁川滇广菜于一身的国粹大师啊。

我到现在依旧喜欢看这一段,每次看眼睛、味蕾都被浸染,也许这才是我心目的厨神,中国的味道。这段拍得特别精细,那种中国菜行云流水的刀工,鸡鸭鱼肉微妙的新鲜的反着光亮的质感和老头那不急不躁,稳健-享受-陶醉,完全是融进自己做菜的平行世界里的那一颗耀眼的恒星啊。

再加上中国小院子里的沾着青苔的石凳,吐着金鱼泡泡的水缸,竹笼里咕咕直叫的土鸡,和一院子郁郁葱葱的花草这其实很人文,这就是花甲-归年-小院-给孩子忙叨叨做饭啊,好快乐哦!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李子柒啊。

其实,我们看的是做菜,也不是做菜,那是一个老头,一个爸爸,一位父亲,在用这辈子积攒下来所有的能力给孩子们准备的满满一兜子的爱啊。这个东西很沉,只能用心做的,也得用心去感悟,那些随便张口就来的轻飘飘的东西,都不是它。

所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在朱家,女大不中留,这三女儿,一个个也都不省心,把老父亲搞得很愁人,愁得作为大厨的他味觉丧失,都尝不出味道了,你们这些个衰娃,能不能让人省心!

这种家庭的四分五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敲得啪啦啪啦响。嗯,就是这个味,特别的东方,是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家的味道,但是这个片子的内核一点都不懂东方,因为我们的传统是讲内耗,讲隐忍,讲悲苦,讲这个辈子过的很苦逼,然后还得骗自己,我这是为了孩子在牺牲。而孩子,你要永远记住父母的付出和牺牲,然后孩子也很痛苦,这样反反复复无穷尽。每一代人都活得很苦逼,还得用仁-义-理-孝这几个大字把你强行的打在道德的标杆上,怎么都下不来。

这个片子里没有展现一个传统的好人是如何各种压抑,隐忍,付出,然后被儿女们各种不理解,所有人都各怀鬼胎,惦记他那点钱的事。而是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情欲,爱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每个人都朝着自己心中向往的小日子努力的奋斗,折腾。也讲一个家庭的分离和重组,讲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的丧失和得到的变化。所以它才能过了20年,评分一直那么高。

我特别喜欢大姐这段,本来就是性格孤僻的老处女,母亲去世后,长姐如母,为家庭付出很多,但心里有疙瘩,怨恨老父偏爱老二,可以后还不是要她这个嫁不出的老大来伺候养老啊。其实她自己是特别的怕自己嫁不出,一个女的,守着个老头子过日子,想一想,好苦啊!

原以为日子就会这样平淡如水地过下去,但老天偏偏让她遇上了新来的体育老师小鲜肉,给吸引的芳心乱颤,又每天收到匿名的情书,看来不折腾是不行的,必须来场视死如归的战斗啊!大波浪,大红唇,勇敢的在操场上向男人大声宣爱:你到底喜不喜欢我?

我佩服这种生猛,这份勇气,这个追求,你要不是勇敢的表达出来,去行动,你怎么知道其实百分之九十的弟弟都是迷恋姐姐的。

所以,你看,这个片,讲的是内在的勇,突破,行动,不委屈,不怕人言可畏。

还有老朱这个老头也特别有意思,你看他人到古稀了,好像是为女儿各种操心,但是人家不声不响的就找到了人生第二春,和自己女儿的同学,离婚的单亲妈妈锦荣谈起了黄昏恋。对待女朋友的娃,一个7、8岁的小女孩,也是用爷爷,不,用爸爸的心思做出五星级的学生便当,然后分享给全班同学吃,让她在同学面前那么的有面子,那么的骄傲。什么是面子啊,不就是我的爸爸妈好爱我吗?

啼笑皆非的是锦荣的老妈梁伯母对老朱也动心了,去人家家里吃饭盛装打扮,还问女儿,你看我这胸针好看吗?估计她女儿此时此刻,内心有一万句话在奔腾:老妈,你怎么折腾都没用,那是你老女婿了。

当老朱在饭桌上宣布自己和锦荣结婚的事,梁伯母才回过神来,之前老朱给她点烟,陪她聊天敢情都是在陪丈母娘,而不是对自己有意思啊,于是用方言崩溃大骂:你这个挨千刀滴老朱。

我觉的这段安排的超级戏剧,什么是戏剧,就是生活里一般都没有这样的事发生,但是仔细想一想呢,其实也挺合理的。锦荣离婚一个人带娃,还要上班,生活不容易,经常要找朱爸帮忙,而老朱单身十几年,女儿也都大了,是时候为自己的幸福考虑了。一来二去,两个人就悄咪咪地好上了。

这样的关系也可以用心理学内在需求的解释。

锦荣从小就没爸,缺父爱,再加上第一次婚姻失败,被生活给教育了,对男人有了特别真实的感官,所以,她对男人的诉求就是有担当,有责任,话不多,能做事,就是好男人,这已经超越了年龄的诉求。

再加上她小的时候原生家庭就乌烟瘴气的,从小没爸。那个内在的自己永远都会影射找一个爸爸去照顾自己,也希望自己的女儿不要像自己一样当年没有父爱的遮荫。

一个人,做什么,老话讲,都是命啊!其实,都是小的时候受了委屈的那个小孩一直躲在角角里,用潜意识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你,控制你。这里头涉及到很多心理学的东西,以后有机会再聊。

李安是那么温文尔雅,细腻入微的人啊,但他骨子里却没有一点东方的糟粕。他讲的全都是争取,追求,还有一个人在争取前的裂变,那些痛苦的挣扎,徘徊,怀疑,矛盾,什么是成长啊,就是有撕心裂肺的痛,才能从一无所知二百五的状态里看到真实的人生和真实的自己。

《饮食男女》讲的是一家老小勇敢冲破世俗,追求自我幸福的故事,电影的结局展现了李安的温柔:老父亲枯木逢春娶了小娇妻,又有了孩子;老处女的老大找了喜欢骑机车的体育老师;约炮的航空公司高管老二回头是岸,并重新走入厨房,做自己喜欢的菜;看起来老实的老三用自己的思想撬走了爱作的同事的男朋友,嫁入了半个豪门。

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新开始新生活,家庭看似四分五裂,其实是不断更新向前,彼此连接又独立,每个人都为自己而活,而不是非要一家人捆绑在一起,大家都不快乐和幸福。

“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材料准备好了才下锅”这句名言就来自这部电影,也是电影所要传递的核心思想之一。

这个家庭中的每个人都在勇敢的面对新生活,都在想要的生活里放手一搏,都不会在意世俗的偏见和污蔑。

电影中还值得一提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和解。朱家老大和老二彼此关心,但又有很多的不理解,最后那些误会解开,看到对彼此的那份爱,关系就变近了。

老二家倩又倔强又能干,遗传了母亲的美貌(剧中的吴倩莲是真的美啊),和父亲的性格又最像,从小喜欢做菜,也在做菜上面最有天赋,但是父亲认为女儿入这一行不好,也怕耽误她未来的学业和前程,两个人为此有诸多争吵,可最后父亲还是狠心把她赶出了厨房,老二的心里一直对此耿耿于怀。

尽管后来她当上了航空公司高管,但那条未被选择的路成了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遗憾,对父亲也心怀芥蒂。这是我的人生啊,为什么我不可以做主。

但最后,经历过人生的诸多挫折,她和父亲和自己都达成了和解,对过去释怀,回归厨房,重新开始掌勺做菜。

生活中,不一定所有的家庭都有和解,甚至百分之九十的家庭都没有和解。但是本剧中,却用了那么温情脉脉的方式去讲诉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解。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特别值得看的电影,画面温馨,美食巅峰,笑中带泪。人物呢,也都有点蛇精病,但是,每看一次,都有一点暖暖的深情,也可能是菜做的太美味了,也可能是每个人都冲向自个生活的那种劲头,让人振奋让人感动。

希望大家在疲倦的时候,落寞的时候,夜晚的时候,多看看这部电影,给自己一点勇气,一点动力,或者给自己煮一碗面,做一点好吃的,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好好爱自己。

-TheEnd-

原标题:《人生需有一个“勇”字,而不是像做菜,把所有材料准备好了才下锅》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生需有一个勇字,而不是像做菜,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