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男女》是一部于年在美国上映的李安导演的作品。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位“单身”父亲和他三个女儿之间的家庭关系以及各自的情感故事。父亲是一位非常精通中国传统菜肴的厨师,每周一次的家庭聚餐成为了推动整个电影发展的重要线索。中国文化对饮食历来讲究,喜欢在餐桌上谈事情,利用吃饭来维系感情。因此拿餐桌上一家人的相处模式来展现家庭的关系最合适不过了。
影片开头就是这位父亲在为家庭每个周日的惯例聚餐在做准备。背景音乐与父亲做菜时的刀法完全融合,娴熟的刀工与动作都完全踩在了背景音乐的点上,给人一种很放松的感觉,也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电影世界当中。随后镜头带着我们一个个地了解三姐妹,从三姐妹的表现中可以看出,爸爸对每周日的聚餐非常重视,三姐妹也是从不敢迟到,但更多地是他们将这个聚餐当作负担。尽管爸爸每周都准备丰盛的一桌美食,想要以此拉近亲人之间的距离,但似乎三姐妹并不领情。在爸爸这位大师级的厨师几近一天的准备下,晚饭自然是非常丰盛,让人垂涎欲滴。观众看着饭菜越香,与三姐妹对这样丰盛晚餐的淡然态度越形成鲜明对比。
本应该是家庭愉愉快快的聚餐,却成为了各自的负担,在本就并不怎么欢快的氛围中爸爸又接到电话要赶到大厨房去帮忙,剩下了餐桌上的三姐妹,这样的情景可能是家中的家常便饭。这样的家其实已经名存实亡,虽然大家聚在一起吃饭,但各有各的心事,于是每周的家庭聚餐就变成了大家宣布事情的“会议”,一个又一个女儿宣布找到了归宿,要离开这个家,餐桌上的人也越来越少。三姐妹忽略了爸爸需要自己的关心与陪伴,而爸爸向来不苟言笑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个没有妈妈的家庭,不知怎样才能改变现状?
看似乖巧的小女儿家宁是最先离开这个家的人,她对这个家庭的归属感其实是最低的,总是在大姐和二姐之间扮演和事佬的角色,感受不到两个姐姐对自己的关心,也感受不到爸爸对自己的爱。甚至不惜抢了自己好朋友的男朋友也要逃离这个家,因此小女儿成为了第一个离开这个家的人,走得也更加决绝,头也不回地就走掉了。
从大女儿家珍和邻居锦荣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她把自己当成爸爸唯一的依靠,她认为自己是家中的老大,应该扮演这样的角色,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她对二女儿家倩说“这个家是爸爸的全部”,在她和别人的聊天中都可看出她在维护这个家。但这可能仅限于言语上,也可能在她说出那句话的时候确实是这样想的,但当真正让她去做,她却做不到了。因此当她找到另一半时,她也选择离开这个家。尽管她走的时候带着对这个家不舍,但更多的可能是自己没有尽到长女应尽的责任的羞愧。其实这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甚至到现在依然很多人都认为长子与长女对父母尽孝的责任应该更大一点。
尽管爸爸把三姐妹的衣食起居照顾得很好,但他却忽略了家的真正意义,他对三个女儿一个也不了解。当他把家里女儿女婿所有人以及锦荣一家叫来一起吃饭,宣布要和锦荣在一起生活的时候,无疑将全剧推向高潮。这一剧情大反转,其实在影片中多次进行了铺垫,他给梁伯母点烟时明显是以一种后辈的姿态。他决定辞去大厨房的工作时说道:“幸好,我这一辈子没打算全耗在这一件事情上。”两个女婿回来聚餐时,厨房狼狈的样子与影片开头爸爸一个人做菜时井井有条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也显示了爸爸心中的慌乱。
在他和锦荣有了“忘年恋”之后,他对自己的家就已经没什么感情了,所以其实在家庭第一次聚餐他就有想要说出来的冲动。家宁和家珍接二连三地离开家,他的挚友老温也离世后,他对自己的家也彻底失望,于是更加坚定了他要公开与锦荣的“忘年恋”并把老房子卖掉的决定。爸爸这样说道:“一家人住在一个屋檐下,照样可以各过各的日子,可是从心里产生的那种顾忌才是一个家之所以成为家的意义。”但我认为一家人无论距离的远近,无论是否同住一个屋檐下,只有心里那份对亲人的牵挂与惦记才是一个家之所以成为家的意义。
二女儿家倩更像是家里的灵魂人物。她是最想要逃离这个家的人,不想一辈子就“困”在这个家,不惜花掉自己全部存款买房子搬出去住,也是第一个宣布要搬出去住的人,但最后却偏偏是她留在老房子守候着这个家。这样的剧情似乎看起来很滑稽,但细细想来影片中埋下了很多伏笔。当爸爸的老朋友老温病倒之后,是医院,帮助爸爸一起处理温伯伯住院的事务。也正是这样的机会,让她成为唯医院体检的父亲。其实从那开始,她离开这个家的决心便开始动摇,她开始关心父亲的身体。
当梁伯母一家人来他们家中作客的时候,也是她扮演了类似家中女主人的角色,陪梁伯母聊天。是家倩有意无意地将家人在感情上联系起来,她成为了维系家庭感情的核心人物。她主动和大姐家珍进行深入的交流,两姐妹这时才开始有了感情上的联系,自从妈妈去世后,家倩认为是姐姐故意扮演起了家长的角色,把自己挡在外面不愿了解自己,而家珍以为妹妹讨厌自己不敢尝试,解开了误会,两姐妹的感情也加深了。家宁搬出去之后又回家的时候,家倩同妹妹家宁聊着小时候的故事,也是想要拉近两姐妹之间的距离。
原本家倩的前男友雷蒙是她心灵的依靠,但当她有一天突然知道雷蒙要结婚了,再也无法成为自己心灵的依靠时,她对这个家的依赖也变得更多。当爸爸宣布要卖掉家里的老房子要和锦荣在一起,把梁伯母气得病倒了,大家忙前忙后的时候,只有家倩像个旁观者观看着着混乱的一幕,她为这个支离破碎的家而难过。她看似玩弄感情于鼓掌之中,最终却孑然一身。买房子的钱全部赔了,自己也放弃了升迁去阿姆斯特丹的机会,突然间什么都失去了,因此决定留下来照顾爸爸。她是三个女儿中唯一会做菜的人,也是与母亲样貌最为相似的人。他对父亲的了解是最多的,也是最像父亲的一个人,喜欢喝父亲喜欢喝的高山茶。这些种种设定也使得二女儿家倩留在老房子中守候这个家更加自然。
最后一顿聚餐,尽管只有爸爸和家倩两个人,父母俩学着当年爸爸妈妈吵架的样子,但这样的场景才更有家的感觉。家倩做了和妈妈做的一样味道的汤使爸爸恢复了味觉。爸爸味觉的恢复,其实也是再次找到了家的感觉。爸爸轻轻叫了一声家倩“女儿啊”,家倩也饱含感情地喊“爸”,这才是家的感觉,影片就在这样温馨的一幕中结束。
整个影片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但也不会让人感觉剧情拖沓,剧情的发展及高潮部分的反转让人感觉流畅而又顺其自然,正是这样才更真实更接地气。
真正的家是在情感上的距离更近,而不只是虽坐在一起但内心的距离却像隔了一条鸿沟,是无论我们身在哪里,都有我们牵挂的家人和家人对我们的挂念,是我们和家人心灵上的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