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人”和“物”匹配—“猪”和“场”)
1.猪场现状,品种、硬件、管理等预判能做到什么水平。
2.设定明确目标,或猪场管理方案调整目标。
3.稳定和有经验的生产管理团队,具有高效的管理及适用工作的执行力,人员素质逐步走向较高知识水平,高操作技能。
4.适合猪场品种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方法修正。
①营养:母猪不同阶段是否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用来提升总仔,不简单看饲料营养配比、营养含量,兼顾饲料营养消化利用率,如怀孕舍高纤维、低能量饲料饲喂,分娩舍提供足量氨基酸等。
②饲喂模式:是否均执行最优饲喂模式,断奶优饲;后备优、限饲喂;分娩舍个性化喂料。
5.适合猪场品种的后备猪补充。
6.猪场总体设计更科学化、精细化、并具有前瞻性:
①布局设计科学,不仅适宜猪的正常生长所需,更趋于人性化操作;
②设计考虑猪舍光照强度、通风风速、猪群呼吸强度、饮水总量、粪尿总量及配套设备设施。
③日常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喂料、刮粪、环控等较高工作量的工作逐步被自动化设备替代。
7.疾病防控及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流程必须加强)。
8.保持干燥的饲料仓库、优质的饲料原料和饲料质量
生物安全:强化养殖源头控制
80%疾病由人员及出猪传播,上下班洗浴,场内肉食不包含猪肉,生物安全程序%执行。
猪场定期进行血液样本健康检査。检査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及猪瘟、伪狂犬。病猪送检,由机构进行解剖观察及采样检查,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诊断,便于快速针对性采取相应防御措施。
运输:避免由运输工具携带病原菌进入,设立汽车清洗站,拉猪车辆必须经过严格清洗、消毒合格后方准进入。
1、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之间拉网隔开,在生活区入口处修建洗澡、更衣、消毒、洗手间。(生活区进生产区的任何人或物资都要消毒)
2、生活区进门建造清洗、消毒间:
(1)中间建一个隔间,存放衣物、鞋等(人进入消毒室消毒后,脱光进入洗澡换衣间,洗澡换工作服、靴后,才可以进入生活区)
(2)消毒液的浓度按正常浓度即可,如卫可用1:稀释即可。
3、环境管理(维持卫生、温度、湿度、光照、密度空间、空气质量等在较高水平),消毒1-2周/次;视情况体内、体外驱虫,夏季控蚊蝇(3-5天全场喷雾蚊蝇杀);猪场及时除掉杂草、杀虫,填埋水坑。
4、各栋猪舍门口用专门的消毒盆(2个),消毒液一个(洗手)。烧碱一个(踩靴子用),进各栋猪舍之前要鞋底消毒,洗手消毒。
5、猪舍清理、清扫、清洗、消毒:栏舍、地面、墙壁消毒前一定要彻底清洗,“物见本色”,清除环境各种有机质,然后再消毒才能达到好的消毒效果。
(1)彻底清掉猪舍中不需要使用的物品。
(2)用高压枪对猪舍(产床、限位栏)彻底清洗。
(3)彻底清洗完后,用戊二醛进行消毒。
(4)一个小时后,再冲洗干净。
6、落实猪场入口、猪场出粪口、猪场出猪口的“三口”生物安全,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年出栏30头的关键点:
①减少分娩舍母猪体重损失,促进母猪断奶后正常发情,缩短断奶至配种间隔。
②严格检查空怀、返情、流产母猪,严控-空怀天数。
③尽可能提高活产仔数,降低断奶前死亡率,后备母猪占群体数量25%-30%,着力提升初产母猪繁殖力。
④用新的后备变成怀孕母猪后,强制占位排挤、淘汰母猪群,母猪淘汰机制要强势。
设备设施
高规格投入,减少频繁维修造成的人力、物力浪费及生产影响,考虑猪只环境舒适度及员工方便、轻松、操作。
猪群健康控制
保持高度卫生,免疫,每天巡查所有猪群,并第一时间处理。
用水用电
蓄水池备15天水量(定期检测),备应急电,保证紧急供应。
数据记录
猪场每天的生产情况(分娩、断奶、配种、疾病、死亡、出售)必须作好记录;拌料记录必须要有!原料要特别重视。夏季,重视母猪热应激,偶尔可以利多安饮水,麸皮用纤维素+发酵饲料替代。
肢体病因素
环境、圈舍、后备选择及饲养、种猪、转群、营养、饲喂等。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