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的危害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当年不让生,现在不想生日本人口危机一场
TUhjnbcbe - 2024/12/25 8:38:00

年对于日本来说注定是多事之秋的一年,泡沫经济破裂的危机还没过去,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一场新的危机也逐渐爆发——人口危机。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2月22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人口动态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年日本国内死亡人口数为,同比下降0.7%。

新生人口数量为,同比减少2.9%。日本总人口为,,人,同比去年减少了,人。相比年的历史顶峰1.28亿,已经有长达11年的负增长。是该国年人口普查以来历史最低。

按照日本目前的生育率,将在年面临“绝种”。从这些数据上看,毋庸置疑,日本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的危机。那么导致日本人口危机的原因有哪些呢?

日本强硬手段控制人口数量为如今“人口危机”埋下祸端

日本的人口危机其实是个历史遗留问题。日本不是第一次经历“人口危机”。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日本就陷入过“人口危机”的窘境,但当时的“人口危机”的意思却和现在完全相反,是指生育率过高、人口增长过快的危机。

上世纪七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家人团聚,和平年代到来。经济得到复苏,生活逐渐稳定,种族歧视也得缓解,结婚率不断攀升,年至年间爆发首次婴儿潮,总和生育率超过4.0;同时,由于死亡率下降,使得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上升,人口剧增。

但日本国情无力承担人口激增的后果,日本本身国土狭小,人口稠密,自然资源贫乏。仅三十七万七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需要养育一亿一千六百多万人口,平均每平方公里近三百一十人。

并且,时值战争结束之初,百废待兴,战后重建是国家的首要问题,激增的人口拖慢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日本政府认为,人口增长的趋势必须得到遏制。为此,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出台法律政策抑制人口增长

二战后,日本奉行限制生育,提倡少生优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抑政策来遏制人口增长。年制定的《优生保护法法》放宽了对“人工流产”的限制,规定妇女出于健康和经济等原因可以提出堕胎申请,将堕胎合法化。

年成立“关于人口问题决议案”,年又要求各个家庭将节育纳入计划。除此之外还废除了家庭补贴与孩子抚养补贴。可以想象生活拮据的贫苦家庭没有了家庭补贴与孩子抚养补贴,自然就不会再想多生孩子了。

(二)大力宣传少生良育,促进观念改变

年发表的《人口白皮书》中强调把静止人口作为日本的发展目标,提出“少生、少死、良养、良育”的生育口号。

在日本媒体的推动下,这一口号出现在大街小巷。日本的报纸、广播、电视上到处可见醒目的口号和政府措施。《每日新闻》组织“人口问题调查会”普及生育意识;电视台甚至开辟《和妈妈在一起》专栏节目探讨避孕方法。

各个社区也组织宣讲会普及“少生”“良育”的思想。除此之外,在教育部的带头之下,学生的教育中也加入了生理卫生教育的内容。一时间日本上上下下掀起一股节育热潮。

而除了传播新的生育观念以外,日本还大力促进旧的家庭观的转变——推崇先立业后成家。

这一措施主要针对年轻群体。大部分年轻群体,尤其是刚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是不可能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承担得起一个孩子,一个家庭的开销的。

在日本年轻人同样也面临着买房的压力,那一时期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房价被炒成天价。东京的房价在上世纪80年代居全球最高。而先立业,后成家的观念与承担巨大压力的年轻人心理的想法不谋而合,同时也减少了催婚的烦恼。

(三)建立保健组织,为节育提供医疗保障

日本政府为了控制人口可以说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首先从思想上宣传“节育”的观念,在各个地区建立保健组织,培养专业的保健妇在各地担任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的宣传、手术及普查普治等工作。

与此同时以技术手段保障“节育”安全。每个地区还有一支技术队伍,负责向全民发放计生用品,并配有专业医务人员和先进的医疗设备,以便为有需要的男女实施节育手术。

这些人可以说是日本人口控制战斗中的“排头兵”、“先锋队”。三管齐下,效果十分显著。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降到0.83%。相关政策的持续影响下人口负增长成必然规律。

疫情导致人口数量持续走低,“人口危机”或成国难

经济不断发展,国情也因此改变,持续的人口负增长下隐藏的危机逐渐暴露。

年,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统计,日本新出生人口仅仅是94.1万人,这创下了年以来的新低。

日本新生人口数量已经连续两年跌破了万大关,而死亡人数却达到了.4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3.6万人。平均来看,日本去年每34秒有一人出生,每23秒有一人死亡。

日本人口面临长期的负增长压力,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新生人口数量持续走低。在日本老年人所占比例是5:1,也就是说每5个人之中就有一位是65岁以上的老人。

根据调查日本人一生未婚的比例,男性占23.37%,女性占14.06%。而即使结婚的家庭生育的孩子数量也在一至两个之间。新生儿数量减少,青年在慢慢变老,老年人数量逐渐增多。

“少子老龄化”已经成了日本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有专家预测说日本人口危机若得不到解决,也许某一天,一个年轻人就要负担一个老人的生活压力。

祸不单行,的新冠疫情更是雪上加霜,许多家庭将生育计划暂缓,新生人口仅有87万,创历史新低。日本人口危机或将成为“国难”。

日本人口数量持续走低导致社会问题不断加剧。

日本作为发达国家,经济的腾飞需要更多年轻的血液,而长时间的人口抑制措施带来的是“少子化”现象,人口老龄化现象影响着日本的方方面面。

(一)劳动力短缺,经济疲软。

著名学者易富贤先生说过:“劳动力是一个国家的“精气”,是国家最核心的竞争力。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会导致经济杠杆两端——供给和需求的改变,影响经济的动态平衡。

在一职难求,数人争夺的今天。日本的工作岗位数量却远远多于求职人数,劳动力严重短缺,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人手不足的问题,年轻人工作时间被拉长,据调查日本平均工作时间17小时,被称为劳模国家。

由于劳动力不足,65岁以上老人继续工作成为普遍现象。年,日本65岁以上老年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数的12%。65岁以上男性就业率超过50%,超过一半的老人仍在工作。这样结构下的劳动力只能勉强维持经济运作,日本经济处于长期停滞状态。

同时,人口基数的减少也导致需求下降,消费市场减小,行业缩小规模,企业减产,企业资源浪费,造成经济低迷、通货紧缩。日本经济有了“日”薄西山的趋势。

(二)社会保障制度破裂,国民幸福感降低。

随着老年人口增加,日本政府需要负担更多的养老金和医疗费用开支,面临更加繁重的社会养老问题。经济的萧条增加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压力。

同时,年轻人的赡养和抚养压力也与日俱增,一个家庭也许要面临四个老人和两个孩子的压力,被压的喘不过气的年轻人感受到幸福感不断降低。“不敢生”“不想生”“不生”的观念在年轻人中很普遍。如果1+12,谁还愿意结婚呢?

日本刺激人口措施收获甚微

面对“少子高龄”的现状,日本当局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每生一个孩子可以得到生育补贴42万日元,除此之外还有儿童医疗免费,单亲家庭补助等保障补贴措施。这些措施成效甚微,还是有很多不愿生育孩子。

于是有人调侃“当年不让生,现在不想生”!日本的人口危机是一场“历史报应”。

日本人口危机,中国当引以为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动和日本其实有许多相似之处。过去基于国情,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但近年来,我国也与日本一样陷入了低生育率危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年轻型过渡到成年型,因而人口政策也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逐渐放宽。

单从政策支持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减轻年轻人的压力。健全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之间的责任分担机制,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减少年轻人后顾之忧。还要大力促进就业,减少贫困户,增加经济收入,从根本上解决生育压力。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年不让生,现在不想生日本人口危机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