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在实行了40多年的一个孩儿政策之后,终于制定出台了放开和鼓励二胎的政策。如何解读国家层面的这项政策呢?我们这些50后、60后这代人,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大概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中期,具体地讲,也就是年的6月份,辽宁省政府就下发了文件,号召一对儿夫妇一生只要一个孩儿。这时,我们中的许多人基本上都已结婚,并且都有了一个孩子。我们有一个孩子的时候,当年的政策开始是一个不多,俩正好。然后,又说还想要孩子的话,两个孩儿之间要间隔三、四年。我们这一代人最听党的话,党咋说咱咋做。于是,许多想要二胎的人,因为刚有孩子不久,就想隔三、四年以后再要也赶趟儿。再说晚要孩子也有好处。可以减轻一下生活负担。
日子在不经意间到了年,国家正式下达了一对夫妇一个孩儿的政策。那些在等待观望中,想隔三、四年之后,再想要孩子的路一下子被堵死。国家对一生只要一个孩子的夫妇,每人每月可以得到五元钱的生活补贴,并向他们颁发了光荣证。然而,想要第二胎孩子的希望从此破灭。
也有一些夫妇,因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在一个孩儿政策发布之后,为什么还要了二胎呢?这里面也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比如有些家庭在一个孩儿政策下发时,已经怀孕六、七个月,甚至七、八个月。有的马上就要临盆,因此做人工流产已经不可能,只能生出来。还有的家庭可能出于传宗接代的思想,头一胎是女孩儿,于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生了二胎。
当年,国家对有二胎孩子的家庭,定义为超生。或两个孩子之间没有间隔三、四年,而定义为密生。对这些夫妇,国家也制定了三项处罚措施。一是当年不得奖金;二是当年不涨工资;三是当年不得提干。我是年初,复员后进入一家企业工作的,年末,有了一个女儿。在国家出台一个孩儿政策的年6月,妻已经怀孕六个多月,已不适于流产。因此,年年底,儿子降生到这个世界。
国家制定的三项处罚措施,我赶上了两项。也就是当年从文件下发的6月份,到年底没得到奖金,那时每月奖金,大概是五元钱左右。二是当年正好涨工资,这也是我进入企业后,第一次涨工资。因为我属于密生,所以,这次涨工资由此与我擦肩而过。从此,很多年也没涨过工资。
年时,市人事局下发了一个文件,凡是年以前的以工代干,全部转为国家正式干部。我当时已经在厂机关当了两年多的以工代干,根据市人事局的规定可以转干,工资也由38、60元,一下子涨到了50元。
国家制定一个孩儿的政策是为了制止人口的过度膨胀,和以几何级数增长。这对于发展国民经济,控制人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那些一个孩儿的家庭由于各种因素。孩子或致伤、致残,致亡,给本来幸福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让失去孩子的父母情何以堪。
二胎政策放开时,这些夫妇已经垂垂老矣。身体的零部件儿已经老化,失去了生育能力。因此,要二胎只能是一种奢望。当然,二胎政策主要是针对年轻人的,具体地说是针对我们儿女这代人的。据媒体透露,现在的年轻人,要二胎者并不积极。主要是要二胎,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而现在年轻人抚养一个孩子都有些力不从心,想要二胎的话,会给生活造成巨大的负担,这也是现在的年轻人不要或不想要二胎的根本原因。那么国家放开二胎,鼓励年轻人生育二胎的目的何在呢?我的理解是,国家前瞻到多少年之后,由于人口鋭减会造成大量劳动力的短缺。而现在在两亿多老人的情况下,还会有大量的人员加入到退休的队伍。未来,年轻人将会越来越少。需要从创造的利润和价值中,拿出很大一部分,转移到数量庞大的老年人身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放开和鼓励年轻人生育二胎就显得迫在眉睫了。这些,只是我个人观点,不见得正确。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还是有的。这就是我在《杞人忧天的奇思妙想》一文中所说的那样,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机器人逐渐的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可以按照人的指令,毫无怨言的去干任何事情。这样就可以解决劳动力,节约人工成本。循着这个思路,未来我们可以制造出无数的具有各种功能的机器人代替人工,并由此解决因缺少劳动力,带来的诸多的社会问题。
人类需要不断地生息繁衍,这是种族繁荣的需要,但人类不能无节制的繁衍。据闻,到年,全球人口将达90亿,且70%的人口会生活在城市。庞大的激增的人口,这个蓝色星球,已经不能提供更多的资源供人类不断膨胀的需求。它也要休养生息,因此有限度的生育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要不要二胎,国家没有强制性的规定。因此,年轻人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做出自由的选择。如果我是他们的话,也许会义无反顾地要二胎,并将其抚养成人。毕竟两个孩子可以互相作伴,不至于像一个孩儿那么孤独。
但我现在已经没有了那种功能,只能在心里发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叹。
作者简介:雷庆林,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男年生于抚顺爱好读书与写作曾在企业任宣传干事、宣传教育主任区文明办主任乡镇党委副书记区委党校副校长有多篇小说、散文、诗歌、随笔、杂文、游记等发表于中央、省、市、区级报刊、杂志。年10月出版18万字《我的知青岁月》纪实作品集。
#谈生二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