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措施需要改进
垃圾分类措施需要改进北京面临新一轮垃圾危机,由于垃圾增长太快,13个垃圾处理填埋场将在四年内填满(6月9日《新京报》)。看见这条消息非常着急,在北京,能够建垃圾卫生填埋的地方已经很少了。解决矛盾的方法无非只有一个———实行垃圾分类,减少垃圾总量。垃圾分类喊了很多年,功课也做了不少,但是效果却并不好。许多国家对垃圾分类有极其严格细致的规定,如果违反处罚很严重。比如:日本将如何扔垃圾的说明做成大海报,详细介绍“垃圾分成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和粗大垃圾”,并有不同投放时间。每一个分类都有详细的图文说明和举例,像可燃垃圾主要是废报纸、杂志和书,即使第一次来日本,不懂日语的外国人也明白了什么垃圾属于什么类型。同样的情况,我在新西兰、法国、意大利街上看到垃圾箱上都有图示,小孩子都能看懂。我建议市*部门不妨在垃圾箱上画上相应的图例,比如在“可回收”垃圾箱上画上:瓶子、玻璃、纸张等。在“不可回收”也画上相应的物品,给市民一个明确的概念,将相关知识渗透到人们意识中,让垃圾分类成为可能。□周小平(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