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融太抢手
融资买股要多付钱
“钱在飞,心在跳。”昨日,权重股集体爆发,“一带一路”相关板块全天领涨,沪指暴涨百点,3800点近在咫尺,成交量也再度超万亿。在本轮牛市的演绎中,两融功不可没。多位券商人士向南都表示,股市行情大好,导致两融业务特别火爆,有不少券商的融资资金紧张,甚至股民想融到钱,必须接受融资成本的提高。“从20日开始,部分券商已经出现了额度紧张的情况,如果二级市场行情持续火爆,两融额度紧张将成为券商行业较为普遍的情况。”深圳一位大型券商人士对南都称。
地产股大涨
昨日,盘中最亮的是地产板块。受央行宣布放松二套房贷*策的影响,地产板块涨幅近5%.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对降低二套房贷首付比例有预期。2月10日央行发布的四季度货币*策报告中,中国央行放弃了此前“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的措辞,这可能意味着房地产*策将会进一步放松。
华润元大基金基金经理称,房贷新*策显示出,*府想通过调控房地产市场来稳定经济。从A股的角度来看,有利于地产板块的再次启动,同时对整个蓝筹板块也带来利好。
他还表示,前期成长板块大涨拉开了蓝筹补涨空间,在增量资金入市大环境下,地产、银行、建筑为代表的蓝筹将有表现机会。
创业板大跌
昨日,市场出现较为显著二八分化行情,创业板指数暴跌1.43%.234只创业板个股下跌,前期涨幅较大的个股均出现较大跌幅。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接受南都采访时称,证监会上周五对市场操纵行为再敲警钟。去年年底,对于市场操纵的立案调查刚刚进入视角,当时就对中小市值股票形成过冲击。在当前中小板创业板累计涨幅巨大的背景下,监管层有意透露该信息就更加值得重视。
前海开源基金投研人士称,此举或与近期众多中小市值题材股票普遍大涨有关,在众多中小市值个股中,不乏存在假借题材之名而恶意推高股价的情况,管理层对于股价操纵问题和强制退市制度的重申,明确了恶性炒作股票的*策顶已出现,许多绩差股在退市风险加强背景下,短期面临较大风险。
蓝筹股获青睐
“近期又有一批场外资金入市,资金来源几乎是各式各样,以前的理财、储蓄、投资房地产资金、甚至是实业老板等都在不断涌入。”某中型券商一位监测A股资金面的策略分析师说。
进入3月份,两市融资余额迭创历史新高,3月2日两市融资余额为1.17万亿元,3月12日,两市融资余额便跃升至1.31万亿元。截至3月26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为1.45万亿元,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
有券商分析师称,从融资数据来看,蓝筹股再度受到融资客的青睐。创业板暴跌使得不少驻扎成长股的资金回流蓝筹股。
两融顶格运行
在本轮牛市的演绎中,两融功不可没。不过,如今天花板已经触手可及。数据显示,2月末,广发证券两融余额高达720亿元,在91家有两融资格的券商中排名第一;其次是华泰证券的704.59亿元和国泰君安的696.45亿元。另外,银河证券、招商证券、海通证券等5家券商的两融余额也均在500亿元以上。
跟大型券商相比,中小型券商两融业务的顶格运作更加明显。3月9日晚,国元证券公告称将两融规模上限由120亿元上调至150亿元。
“从20日开始,部分券商已经出现了额度紧张的情况,如果二级市场行情持续火爆,两融额度紧张将成为券商行业较为普遍的情况,券商目前对资金需求量较大。这也说明了当前融资资金对A股做多热情十分高涨。”深圳一位大型券商人士对南都称。
广州一位券商人士向南都表示,股市行情大好,导致两融业务特别火爆,有不少券商的融资资金紧张,甚至股民想融到钱,必须接受融资成本的提高。
光大证券和西南证券相关人士均向南都表示,近期股市的火爆导致融资资金的紧张,确实存在融不到钱的情况,但证券公司“两融业务”的年化融资成本在8.6%左右,目前并没有提高融资成本。
而西南证券相关人士表示,由于融资资金紧张,以前股民融资是从开始交易算利息,现在可能会从融到钱开始就算利息。这其实也是变相地提高融资成本。“融资资金紧张或融不到钱的情况,可能在中小型券商容易出现。比较大型的券商不太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公募基金南下自由行港股通资金滚滚
沪港通开闸4个月后,内地公募基金日前获准通过港股通渠道投资港股。受此影响,恒指昨日收盘大涨1.51%.
昨日,港股通净买入额明显放大,港股通每日105亿元的限额还剩79.41亿,已使用25.59亿元,使用率达24.37%,打破沪港通开通首日创下的全天净买入18亿的最高纪录。
汇丰中国证券策略主管孙瑜等人在报告中称,中国证监会放行基金南下投资有望为H股带来大量资金。鉴于上海挂牌的蓝筹股较H股贵了30%-40%,预期证监会的新举措将会激发中国本地共同基金的庞大兴趣。
此前,较重视投资价值的内地股票基金,大部分受Q
DII额度限制,不能参与港股通买港股。目前,已开展港股通交易账户中,机构投资者占比更不足1%,显示只有少数基金来港买货。
汇丰指出,到2015年3月,股票基金的管理资产在A股市场的强劲表现下已增至1.3万亿元人民币。这些资产的10%配置有望轻易为香港市场吸引1300亿元人民币,占剩余南下额度的近六成。
齐鲁国际罗满强分析师称,内地公募基金纵使获准透过沪港通投资港股,仍会秉承一贯以来的投资风格,不会突然出现急剧的改变,尤其会倾向参与自己比较熟识的板块和上市公司。预期他们对中资股的兴趣明显大于对恒生指数的大盘蓝筹股。
采写:南都
周亮
实习生
田姣
纪东辉
作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