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地
《我爱我家》本身,剧极厚重。不洒狗血又举重若轻。尤其是前四十集。
后八十集,志新走了,剧情多少有些写飘了,更向荒诞喜剧走了。但前四十集,极其扎实,就是20世纪90年代家长里短的写照。好玩,又接地气。
您可以具体回想一下,《我爱我家》哪个角色都有一身的毛病,但哪个角色能让你真的讨厌起来不想看?没有吧?还不是每次见了都乐,都觉得身上自有魅力?
这就是圆润感。是臻于大成的感觉。
好笑只是我爱我家的表象。不是堆包袱就好笑的。包袱也得稳当,也得铺垫翻得是模样。
冯小刚早年跟王朔他们弄《甲方乙方》和《大撒把》时,也有这种温厚的圆润感。之后就有点撒。《编辑部的故事》跟《我爱我家》一比,抖机灵处有余,但浑厚蕴籍还是差了一点。
好的艺术,都是这样有圆润感,经得起反复琢磨摩挲,而不会太撕裂。
《我爱我家》前四十集,《大宅门》前清的戏码,《走向共和》前二十集王冰和吕中控戏的部分,《三国演义》前两部,都是这个劲头。这些是只可追仰,无法超越的。
所以我一直说,《武林外传》好在另开了一片山河,走了架空和半荒诞喜剧亦古亦今的路数;因为纯走现实主义路线,《我爱我家》开始即完成,没法追了。
所谓现实主义,不是说多刻板严肃。像某某公寓那种情景剧,哪怕它不是抄袭的,大家看了,也能知道“正常人不这么说话”。就是透着假。
《我爱我家》好就好在,骨子里大雅,但表面极通俗,以至于前四十集某些对白摘出来,让人觉得虽然略夸张,但确实可能有其人,觉得有烟火人间气。
这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接地气不是低俗,而是朴厚。朴素的朴,厚实的厚。
经典相声里的台词:“孩他妈,快拿大木盆来,可赶上这波啦”、“切,干嘛要奶油的,小豆的呀!”
那么简单,却比一切屎尿屁笑话都要含蓄与伟大。
《我爱我家》前四十集,是真让人能感觉“这就是家庭氛围啊”的。
2细节
爷爷过了退休年龄了,却还是不肯退。
最后好容易退下来了,就要在家里大兴土木,造个澡堂子、买个画王电视、把墙全砸掉,大跃进。
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之后,全家指责他,爷爷也只好低头认错,继续让小张主持家里的日常工作。
但爷爷不甘心,于是反攻倒算,诬赖家里每个人。说小凡不思进取,说志新出卖情报,搞偷听说志国和平要闹离婚,说12岁的圆圆有历史问题,让全家都回去好好反省……
听起来这剧情耳熟吗?
哦对了:
这一集里,保姆小张问爷爷,都说让我主持日常工作,怎么您还要让我退居二线?
小张是个四川人——看到这里,懂的您一定懂了。
第四集。
志新交往的都是牛小姐、朱小姐、候小姐、马小姐……以及后来刘蓓演的,小任姑娘。郑燕红嫁给了濮存昕演的阿文。志新咬牙切齿:“我要成立个杀文灭红公司!”小张插嘴:“还以为是个杀虫剂公司呢!”
第五、六集。
和平她妈是本片第一配角。
问题来了:大家都看出来,末尾她其实是存着心思想跟爷爷好的,就是要脸面下不来台。
如果她一开始就存着要嫁进贾家门的心思,之前她对家里的各类管束絮叨,忽然就有意义了。
真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姆们姆们姆们。
抽奖那一集。大忽悠尤主编跟和平他们说,去香港很麻烦,需要户口本、粮票本、计划生育证、独生子女证等等等等。最后忽悠说,不如顺到年,香港回归后再去,就跟出差一样方便了!
事实上,现在香港回归也二十年了。我偶尔寻思:和平他们去香港了吗?
集体下海那一集。和平说钱不经使。志国说这种分配不均问题,国家在着手解决。和平说解决完志国也该退休了。
志国本片里设定42岁,片子是年,设定志国该是年退休。
而收入不均、贫富差距问题呢?不知道。
大气功师那集,来为爷爷讲解许多伪气功奥秘的,是司马南。
对,就是我们熟悉的那位司马南。
小凡暗恋孟朝晖那集,整个是半世纪前某运动场景再现,不提了。
小凡说她研究的课题有:
吸毒贩毒,卖淫嫖娼,贪污腐化,行贿受贿。人工流产大家谈,少女失身面面观。性变态,同性恋,小蜜为何傍大款。留守男士和女士,单身贵族生活圈。精神病院里的精神病,少管所里的少年犯。
漂亮的顺口溜。
健康老人那集。于大妈特别怂恿爷爷和老郑,戒烟戒酒地拼命,最后那俩都倒了,于大妈当了健康老人。细想她之前“谁能跟你比啊”、“那老郑还不是个摆设吗”,真阴险。
爷爷当时看出来了,于大妈是“挑动群众斗群众”!
和平死而复生那集,户口消了,一时不能给上。
片警说:就暂时算农民工进京吧!
爷爷说他对胡学范有恩,“要不是我,早就把他,错划成右派了!”
太多了,说都说不完。
最后一个哏。
《金瓶梅》里,西门庆药铺有个人,姓傅,叫傅铭,字自新。大家都叫他傅二叔。
《我爱我家》,爷爷叫傅明,二爷叫志新。
圆圆叫他二叔。
所以《我爱我家》这片深了去了。
从贾家人的姓氏,到里面动不动“也是个六国贩骆驼的”、“也不枉当个虚名”这类红楼梦句子。
爷爷的站姿、发型、抽烟的架势,以及动不动引用各类句子,搁现在能播吗?不一定吧?
这才真是《我爱我家》最独一无二的所在。
3经典段落
《我爱我家》神奇的地方是,我举一台词,熟悉的诸位一定记得起那演员的声调步态。
为什么一看台词您就能感受到声态形表呢?词本身好,但演员也演得活啊!
比如我随便说一句“太有才了”,这话本身毫无味道,但大家为什么会立刻想到宋丹丹呢?这就是表演了。
所以虽然台词已经倒背如流,还是乐意看,再看,再再看。
比如和平她妈韩影老师,一进门亮相,早起舞剑,大惊小怪“哎呀老局长!”
最后哭哭咧咧”哎哟我可怎么活诶,我守了这么多年寡可不容易诶“……然后猛然对志新来一句“他二兄弟给我倒杯水!”
比如报社主编王奎荣老师,跟和平忽悠了半天苛捐杂税,听和平说还剩多少钱,王老师忘形了,实话说出来了,一声怪叫:“怎么还剩那么多啊!?”
比如葛优的二混子,眼神凝注,缓缓伸左手,“在一个伸手不见六指的晚上……”
比如谢园的宝财哥,很讷讷地对女朋友说:“饿吗是撤节的那女挂席!”——“我们是纯洁的男女关系!”
比如刘威的孟朝晖,恨恨地,“我从小就欺负低年级同学!我自己低年级……那就只有欺负女同学了!”
比如林丛老师,从小姑娘“我要跟和平大姐学唱大鼓!”到“我是我们家长得最漂亮的!我姥姥那难看劲,您是没瞅见”的女疯子,都演得好。
比如王志文,“听说过基督耶稣吗?老人家,握握手吧,今天算让你见着了!”
比如江珊,“满大街那描眉画眼超短裙,都冲我先生来的。不看我先生的?哼,那是心里有鬼她不敢看!”
比如郑奶奶的胡太太,摆大谱“看不见我手够不着菜,也不把菜往我这边挪挪?!”
比如英若诚的老胡,“不是我背地里议论令尊,一贯如此。远的我就不说,只说年那次……”
比如英壮的杨大夫:“非常正常!非常正常!”
比如李雪健那位大老板,“三千五千我们不上银行嘛!”
比如谢芳老师唱:“人说山西好风光!”
比如雷恪生老爷子,“这位大姐说得好啊!——哦你是第几代?我是第九代……哦,这位大重孙女说得好啊!!”
金雅琴的于大妈被绑票后,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