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一个夜晚,辽宁警方接到了一则报警电话,有民众称在一个桥的下面看到了一具“尸体”。
接到报案后,警方立即出动,来到了桥下面。
然而,让警方万万没有的想到的是,桥的下面根本没有什么尸体,那个被民众称作“尸体”的东西,其实是一个乞丐,辽宁这个时候的温度达到了零下20度左右,乞丐或许是因为衣服穿的太薄了,身体被冻僵了,这才会爬在地上挣扎,而民众离远了看,便觉得这是一具“尸体”。
警方发现这名乞丐被冻僵后,立即将他送到了附近的救助站,医院里进行救治。
结果在准备实施手术,为乞丐脱衣服的时候,医生却惊奇的发现,该乞丐身上竟穿着两件囚服。
院方将这件事汇报给警方后,警方也感到十分震惊,那么,这名乞丐为何会穿着囚服流浪?他是越狱犯还是刑满释放人员?他的真实身份究竟是啥?
穿着囚服的乞丐
最开始,警方发现被冻僵的乞丐后,将他送到了盘锦市救助站,盘锦市救助站站长名叫江秀忱,江秀忱十分同情乞丐的遭遇,给他端来了一盆热水,让他暖暖手脚。
只见乞丐的脚上套着塑料袋,塑料袋被解开,袜子被取下后,无论是警方还是救助站的工作人员都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这名乞丐的双脚被冻得发脓,脚部肌肉很可能已经完全坏死了。
为了乞丐的生命安全,警方和救助站工作人员医院。
医院里检查,等待做手术的期间,救助站站长江秀忱一直在向乞丐打听消息,希望能够问出他的身世,好为他寻找家人把他送回去。
然而,乞丐却什么都不愿意说。
无奈之下,警方和江秀忱只好等乞丐做完手术后再从长计议。
乞丐的双脚被冻得严重,肌肉已经完全坏死了,医院为了乞丐的生命安全,给乞丐做了截足手术。
由于乞丐身上的衣服太过厚重,在做手术前,医生和护士便把乞丐的衣服给脱掉了。
然而,医院怎么都没想到,乞丐外套内穿着的两件衣服,竟然是两件囚服。
之后,医院,立即将该情况汇报给了手术室外的民警。
民警一听院方这样说,立即回忆起了一个细节,他们发现乞丐的地方附近,正巧有一家监狱,莫非,这名乞丐是监狱里的逃犯?又或者是刑满释放人员?
带着这份怀疑,民警拿着乞丐身上脱下的两件囚服,立即前往盘锦市监狱进行核实。
监狱工作人员拿到这两件狱服后,表示这衣服确实是监狱印发的。
民警确定了这是囚服后,拿出了乞丐的照片,让监狱工作人员去系统库里寻找,看有没有照片上的囚犯。
在这之后相关人员立即对民警提供的照片进行了核实,然而,调查来调查去,监狱方却没有查到乞丐的任何消息,不仅如此,盘锦市监狱方还向周边几个监狱进行了核实,结果,他们都表示查无此人。
那么,这名乞丐既然不是监狱里的囚犯,又为何会穿着监狱囚服在桥下流浪呢?
乞丐的真实身份
乞丐做完手术后,无论是救助站站长江秀忱还是民警都想尽快打听出乞丐的真实身份,然而,令他们感到困扰的是,无论他们怎么问,怎么给乞丐做思想工作,这名乞丐总是在回避这个问题。
等乞丐好不容易愿意说了,民警和江秀忱又发现,这个乞丐嘴里几乎没有一句实话。
绕来绕去,乞丐最终告诉民警:“我叫黄东林。”
“你父亲叫什么名?”
“什么?”
“你爸爸叫什么名?”
“黄华成。”
“你家在哪里?”
“家在达县。”
从乞丐的嘴里得知这些基本信息后,江秀忱和民警立即将这些信息公布到了网上,等待着乞丐家人的认领。
没过几天,江秀忱便接到了有人认亲的电话,电话那头的人告诉江秀忱:“他姓黄,家又在达县,我觉得他有可能是我失散多年的儿子黄大平。”
之后,民警和江秀忱将前来认亲的人的照片拿给乞丐看,并问乞丐认不认识他。
然而,乞丐却摇了摇头表示:“他谁啊,我从没见过他。”
“你的家不是在达县么?”
“是啊。”
“他和你来自同一个地方,他也姓黄。”
“可我是真不认识他。”
......
就这样,认亲的线索再次断了。
而之前来认亲的那家人,见了乞丐的照片后,也表示了这不是他们儿子的想法。
乞丐的身份扑朔迷离,让民警和江秀忱难以帮他找到家人,为此,当地警方特地开展了全国协查,全面调查乞丐的身份,不过,调查了许久都一无所获。
同时,刑警大队也派来了测谎人员。
刑警大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问他这么多的问题后,如果他是嫌疑人,会有许多回避的问题,肯定会有破绽的地方......”
对乞丐多次反复查证,刑警确认了乞丐没有犯罪记录,不是囚犯的事实,至于乞丐身上的囚服从哪里来的,警方觉得很有可能是他在垃圾站捡的。
乞丐的寻亲信息登记过公安系统,发布过网络,然而,一天天的时间过去了,乞丐还是没能找到真正的家人,为此,江秀忱和民警决定使出绝招,打算联系一下电视台,让电视台帮忙宣传宣传。
不久后,四川电视台播出了这名乞丐的遭遇。
在四川电视台播出后的次日,就有人给江秀忱打了一通电话。
电话那人来自彭山县马林村,是村里的一位村民,村民告诉江秀忱:
“我认得他,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他叫杨德强,家住彭山县马林村,我记得最后一次见他,他才20出头......”
接到电话后的江秀忱,立即将此情况反映给了记者,希望在四川的记者能先去查探一下情况,看那个村民说的到底是真是假,毕竟乞丐现在在辽宁盘锦救助站,和四川彭山县马林村隔着大半个中国的距离。
一天后,记者来到了彭山县马林村,刚一到村口,村民便纷纷围了上来。
随后,记者拿出了乞丐的照片,问村民:“接到了你们村里的电话,你们说这个黄东林是你们村的?”
这时,一位叫杨宗干的村民走到了记者的跟前,斩钉截铁地说:“黄东林就是杨德强。”
记者:“就是你娃娃是不是?”
杨宗干:“是,他是我失踪了16年之久的二儿子杨德强。”
随后,村民们都附和着杨宗干说的话,说他们全村都认识杨德强,照片里的人就是杨德强无疑。
记者:“那他既然叫杨德强,又为何对我们说谎,说他叫黄东林呢?”
杨宗干的老伴梁志英悲伤地开口,述说了一段往事,她告诉记者,杨德强16年前离家出走的时候才21岁,那个时候他和妻子发生了矛盾,后来,他的妻子也和别人结了婚,或许是因为这点原因,他才不愿意回来。
根据梁志英提供的信息,记者又走访了杨德强的前妻王素珍,听王素珍诉说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王素珍告诉记者,她和杨德强的事根本不像梁志英所说的那样不堪。
他们两人结婚后感情一直很好,那个时候的杨德强英俊帅气,她根本不愿意多看别的男人一眼,整日都和杨德强黏在一起。
结婚不久后,她便怀了身孕,由于杨家家境贫困,没有好的饭菜吃,她的母亲便给她送来半斤猪肉,结果不成想被梁志英看到了,梁志英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她的精神一直很不正常,她见到这个场景后大吵大闹了一通,让她和丈夫两人下跪求饶。
杨德强不愿忍受母亲的发疯,直接离家出走,而王素珍在这之后也回了娘家,在娘家,她一直在等丈夫回来,可等了好几个月,都没等到丈夫的回来,于是,王素珍便打算另觅良缘,将怀了7个月的孩子做了人工流产。
而杨德强回来后发现妻子走了孩子没了的事实后,经受不住打击再一次离家出走,一走就是16年之久......
回家
记者调查结束后,将杨家的情况告诉了盘锦救助站站长江秀忱。
江秀忱和救助站工作人员以及民警商量了一下,觉得仅听杨家人的一面之词,还不能确定乞丐就是他们的儿子杨德强,为了万无一失,他们决定先让乞丐通过网络与亲人相见,让乞丐看看,网络视频上的杨宗干与梁志英究竟是不是他的父母。
年3月4日下午两点半,杨家人走入网吧,和辽宁盘锦救助站连上了视频电话。
视频刚一接通,江秀忱便指着屏幕问:“这个是谁?”
乞丐摇了摇头:“我不晓得。”
之后,视频那头的杨家人一再呼喊,但面对杨家人的呼喊,他却没有任何反应,一直低头一语不发。
“请把他的衣服拉开一下,我想验证一下看他是不是我们的儿子,谢谢。”
之后,江秀忱将乞丐的衣服掀起一角,发现他的腰部侧边确实有颗痣,而网线那头的杨家人在看到这颗痣的时候,忍不住低声抽泣了起来。
乞丐见他们哭了起来,也跟着哭了,这一刻,他卸下了16年的怨恨,承认了网线那头的人是他的父母,承认了自己叫杨德强的事实。
“妈妈。我看到你了。”
“你腿咋样了?”
“我腿已经好了。”
“你还记得你叫什么吗?”
“爸妈,我叫杨德强。”
“你想回来不?”
“我想回来。”
结束视频见面后,盘锦救助站打算将杨德强送回去,然而,杨德强的大哥杨德福却表示不愿意让杨德强回来。
他告诉记者,目前,爸妈和鸡鸭住在一起,在养鸡鸭的棚里放了张床,平时就睡在那里,他们家很穷,怕弟弟回来后供养不起。
说到最后,杨德福叹了叹气:“如果辽宁救助站能救助他的话,就让他在那里生活,总好过跟我们在一起过苦日子。”
不过,对于杨德福的决定,母亲梁志英却表示不同意,坚持要和二儿子杨德强见面。
杨德福随即怒吼:“你现在跟他见面就是要把他置于死地!”
面对争执的杨德福和梁志英,父亲杨宗干在一旁偷偷抹泪,而记者为了搞清楚能不能把杨德强留在救助站,也给盘锦救助站打了一通电话。
救助站工作人员表示,按照规定,杨德强不允许一直留在救助站,救助站的职责不是长期安置,只是起到临时救助,既然杨德强找到了家人,救助站的人就必须把他送回当地安置,并表示,杨家的情况可以找当地民政局帮助。
之后,记者将救助站工作人员的话转述给了杨家人,杨德福得知后只好接受了这个现实,表示愿意让弟弟回来,之后他会尽力照看弟弟的。
年3月8日,记者和杨家人一起来到彭山县民政局,民政局的副局长接待了他们,表示这里有一个救助站,可以先让杨德强在救助站住,等杨德强住下后,再谈贫困补助、残疾补助的事。
就这样,四川省彭山县救助站接过辽宁省盘锦市救助站的担子,将杨德强从盘锦市救助站接了回来。
3月17日下午3点,为了庆祝杨德强的回来,当地村民特意将买的鞭炮点燃,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遍了整个村庄,为村里添上了一份喜庆之意。
鞭炮声过后不久,杨德强也来到了村口。
梁志英看到轮椅上的杨德强时,忍不住哭了起来:“我的儿,你在外这么多年受苦了。”
说完,梁志英蹲下身,紧紧地抱住了杨德强。
这一刻,杨德强就此和家人团聚,今后,杨德强会在家人的照顾以及政府的帮助下,重新生活,而杨德强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基层机关工作人员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是他们日复一日的陪伴杨德强,与要来认亲的人积极沟通,如果没有他们的存在,杨德强就不会这么快的找到亲人,而这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救助的力量、社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