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让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被更多的人熟悉。作为我国传染病学领域杰出的领*人物,李兰娟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已经40年,她是我国人工肝的开拓者,创建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曾获得重大突破。她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从微生态角度来审视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为感染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在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我们见到了匆匆从病区查房回来的李兰娟。等待时,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李院士工作繁忙,经常半夜还在实验室,一早就出现在病房了,每天睡眠不超过6小时。干练短发,柳叶眉,面带微笑。没有寒暄,我们直奔主题。“能走到今天,我要感谢很多人。”说起自己的成长历程,李兰娟有太多的感慨,她说如果没有那么多热心人帮助,或许如今的她还是一名山村“赤脚医生”,而不会有今天的成绩。靠助学金读完了中学李兰娟出生在浙江绍兴夏履镇夏履桥村,家境贫寒,父亲因患眼疾无法劳作,全家生活靠母亲卖山货维持。她自幼喜欢读书,但她的求学之路并不平坦。年,成绩优异的小兰娟从夏履小学被保送到绍兴第一初级中学(现在的绍兴第三中学)。年,母亲突然把小兰娟叫到跟前,告诉她家里已经没钱供她读书了,让她收拾行囊回家。面对母亲的哀求,懂事的兰娟泪如雨下,尽管她读书的愿望那么强烈,但想到母亲为全家人背负的巨大生存压力,想到母亲每天挑着山货步行30多公里做买卖的辛苦,兰娟选择了放弃。“后来,很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我准备离开学校那天,向班主任告别时流下了眼泪。班主任问我:‘你自己是不是很想读书?’我说:‘是的。’于是班主任让我不要退学,而是让我请假一个月,把行李铺盖等放在学校。听了班主任的建议,我回家后一边在家自学一边劳动,一个月后重返学校已近期末考试。这一年,我的考试成绩非但没有落后反而考得很好,说明自学很有成效。之后,我靠着助学金读完了初中。”能继续读书让李兰娟对学习倍加珍惜和努力,中考时,她以全市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入了省重点高中——杭州第一中学(现在的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50年前的一幕让她至今难以忘怀:“开学前,妈妈拿出了家里仅有的5元钱让我带到省城去读书。我先到绍兴第一初级中学拿了行李,再到杭州,5元钱已剩下不多了。当同学们都为去新学校高兴得不得了时,我却为学费发愁——剩下的钱根本不够付学费,报到、注册都成了问题。老师知道我的困难后立即给予解决,让我先领课本,后来不仅减免了学费,还发助学金让我维持日常生活,我就这样坚持读完了高中。”自学成才的“赤脚医生”顺利高中毕业的李兰娟,还没来得及参加高考,“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响应号召的李兰娟积极报名去黑龙江,没被批准,便回到了老家夏履桥,乡里安排她到夏履中学做代课老师。业余时间,她用针灸为乡亲治疗腰背疼痛。她说,山区乡亲们因常年劳累,多数人患有腰背疼痛毛病,听说针灸能治疗疼痛,为了能为乡亲们做点好事,在回乡前医院学起了针灸。短短几个月时间,她将整本经络书背得滚瓜烂熟。“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医学,在这之前,我对医疗知识完全是个门外汉。”李兰娟说。教了三个月书后,村里组建农村合作医疗,因为李兰娟会针灸疗法,大家都希望她来做合作医疗的“赤脚医生”。“当时真的很矛盾。代课老师每个月的工资是24元,相当于每天能有8毛钱,而‘赤脚医生’每天只有5个工分,相当于1毛钱。收入相差甚远,家里日子又捉襟见肘。但对医学的挚爱,让我无怨无悔地选择当‘赤脚医生’。”山村的“赤脚医生”并不好当,资金有限,设备简陋。为了节省开支,李兰娟与几位懂草药的乡亲一起跑到山上采草药。半年多时间里,她认识了几十种药材,哪些能治疗伤寒,哪些能用来消肿,哪些能用来敷跌伤,她都记得清清楚楚。零成本的草药不仅节省了合作医疗的开支,而且效果不错,很多村民在喝了李兰娟煎服的草药后康复了。全村多户人家,只要哪家有人生病,不管刮风下雨,不管深更半夜,李兰娟都会上门诊治。有一次,村里年轻媳妇分娩,李兰娟也硬着头皮当起了临时“产科医生”。敲开医学殿堂大门“与同龄人比,我是幸运的。年,我被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读书。”能获得第二次读书的机会,是因为李兰娟付出了比同龄人多得多的努力。因为成绩优异,李兰娟大学毕业后留校,被分配到医院工作。上世纪80年代,重型肝炎肆虐,病死率高达80%。李兰娟一心想要救人,苦于治疗方法有限,只能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逝去。“有个20多岁的年轻人进院不到10天,*胆迅速上升,消化道出血,昏迷,没小便,人很快没了。”李兰娟说,“当初,我们工作的重病室似乎是被施了魔咒一样,进去的人很少能活着出来。”不久,又一位重症肝炎病人因为消化道大出血,离世时浑身血淋淋的,连家属都不敢接近。李兰娟为病人擦洗身体,穿好寿衣,在胸前别好记录纸。在帮忙搬运遗体时,她的手指不小心被别针戳破了。李兰娟迅速将血挤掉,将遗体送入太平间后,再给自己打预防针。“我没有治好他,得让他一路走好。”回忆往事,李兰娟语气仍很沉痛。不甘心的李兰娟,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肝炎治疗这一难题中。经过10余年的反复探索、实验,年,李兰娟及其团队终于创建了“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Li-ALS)”,使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从11.9%上升到78.9%,开辟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途径。Li-ALS研究获年及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年中国高校科技二等奖。此后,她还将Li-ALS应用于肝移植围手术期,为肝移植创造了时机和条件,有效减轻了术后排异反应,为肝移植前、后肝功能衰竭提供了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从此,李兰娟声震全国,成为我国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从年起,李兰娟每年举办一次人工肝的推广班,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治疗方法无偿教授给更多医生。“全国有那么多病患,不可能都跑到浙江来就医,在当地得到及时的治疗,才是最好的结果。”如今,人工肝技术已推广至全国31个省市,她还多次举办全国暨国际人工肝会议,被誉为“国际上最大的人工肝组织的领头人”。李兰娟还在肝病微生态和感染微生态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首次揭示肝病肠道微生态变化规律,阐明肠道微生态变化与重型肝炎发生、发展的关系,丰富了重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理论。她提出B/E值为肠道定植抗力的新指标,为肠道微生态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她对感染和细菌耐药做了深入研究,创建了“感染微生态”学新理论,主编了中国首部《感染微生态学》专著,用微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感染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改变更新了抗感染策略,提出由纯粹“杀菌”转向“杀菌同时需促菌”的感染微生态治疗新观念。“感染微生态学建立和应用研究”项目先后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设“树兰基金”奖励青年人才一路走来,李兰娟深知,一个想要拥有健康的民族,一个想要跻身世界医学之林的国家,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才优势,必须拥有一大批医学名家大师。因此,她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在临床、科学、教育、管理等各方面尽心竭力,对年轻人才予以提携和帮助。为了推动中国医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育,年5月25日,李兰娟与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丈夫郑树森一起捐资,联袂社会各界力量成立了“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以奖励和提携在医学科研和临床领域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的中国杰出科技人才。为了确保评选的公平、公开和公正,李兰娟夫妇委托中华医学会成立评审专家库,参照国际惯例组织评审,对“树兰医学奖”的候选人进行审核、初评、终评和颁奖。首创“四抗二平衡”疗法救治H7N9患者H7N9禽流感肆虐时,李兰娟临危受命担任国家应急指挥办专家,一举一动都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