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的危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工智能时代国学如何传承朱小健注意这六大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需多少钱 http://m.39.net/pf/bdfyy/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解读国学经典?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国学传承与传播?年11月23日-24日,“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在厦门筼筜书院举办,海峡两岸百余位著名专家学者赴会,围绕“国学的现代转型与未来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论坛间隙,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文学院教授朱小健先生接受凤凰网国学频道的独家专访。他指出:信息技术带来了文化传承传播的新态势,新媒体语境下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播需求发生着变化,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在古籍整理、辞书编纂、文化传播等方面都有新的应用。并进一步指出,在一定意义上人类重要的生活形态是学习知识、传承经验、感知文化,这些已被机器影响。认识到这些显性隐性的变化,积极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促进国学传承传播成效的提升,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文学院教授朱小健先生接受凤凰网国学频道独家专访

以下是采访实录:

国学复兴是社会现象推广国学要领会其精神并做到“知行合一”

凤凰网国学:20世纪以来,在民间语境中,传统文化由“冷灶”变成“热炕”,在学术语境中,国学由冷僻孤绝到显于庙堂。很多机构如禅学班、禅修营、国学班、国学院等兴起却良莠不齐。是否有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对此,您有何好的意见或建议?

朱小健:这其中反映了两个问题:第一,国学复兴或者说传统文化复兴,我倒觉得其实可能更重要的不仅仅体现在学术界,国学研究是一项不遗余力的工作,其研究及推进从未被放弃。过去的研究者更多是在自己的书斋亦或是埋首故纸堆完成的,且局限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或擅长专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专门性及单一性。第二,现在所说的国学复兴,我认为从某个角度或某种意义上讲,它反而是全社会的一大盛事,国学的生命力体现在我们生活日用的方方面面,学术固然非常重要,学术界也有着所谓的“先觉觉人”,这要引领或使传统国学的精粹被民众了解和把握。归根到底,传统文化的复兴仍然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同时也是为了全社会、也作用于全社会的工作。

所以,所谓20世纪以来的国学复兴,在我看来它是一个社会现象,而不仅仅只关乎学界这样一个相对专门的群体。正是由于这样的社会性,所以你刚才提到的一些机构(如禅学班、禅修营、国学班、国学院等),他们也在做所谓的国学或与国学相关的工作,但同时也出现了与他们的水平、性质,甚至所追求的目标都不一致的情况,在我看来这是很正常的。世上从来就没有一件事只有一个标准或模式的说法,这是片面的。相反,所有出现的事物都有高低优劣和轻重缓急,体现不同的模式与形态,需要我们客观且冷静看待。我希望从事与国学相关工作的人或事尽可能做得更全、更好,或者说能够取其上。因为我们要法乎其上才能得乎其中,所以要有一个相对好的标准。

少儿读经

什么是国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答案。基于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试图希望有一个统一的普遍性标准去规范它,这个可能有一定难度。但有一点可能真的应该实现或要做到,就是当你从事与国学相关工作时,你的机构是以“国学”作为你的主要工作领域,不管你是教儿童还是成人,甚至你是禅修。禅修是不是国学?这是个事儿,按说佛教的一些东西并不是我们本土生长出来的,但它又属于国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大而说之,儒释道都是,对此我们要客观对待,仔细甄别。

那么,当你要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时,最好的做法是以你所从事的工作领域为对象,以它的精神、本质来支撑和引领你去做这件事。比如我们要做国学的普及工作,我们首先要了解国学的精神,要以国学精神来普及国学,而不是以追求盈利或其他目的为目的,以这样的想法从事国学工作,是非常危险的。倘若真要说标准的话,我倒觉得这个可以算。也就是说,我们要基于国学的精神与意义,要做到知行合一。当我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我们会把它作为自己的信仰与追求,作为自己实践的标准。比如在讲学时,对孩子也好,对成人也罢,这是一个观念。当我们去做普及性工作时,假如我们内心是在追求另外的目标,这有悖于国学的精神和意义,一旦背离,我相信这绝对是做不好的。

资料图

人工智能时代国学的发展需要新媒体新技术支撑

凤凰网国学:年,Google在其搜索引擎中首次引入“知识图谱”,这使得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进入智能化时代。年,全唐诗知识图谱平台“唐诗别苑”推出,您觉得这个诗词数据库有何特色?它为人工智能时代国学的传播带来什么便利?

朱小健:“唐诗别苑”是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等团队共同研发并推出的全唐诗知识图谱平台。

“唐诗别苑”平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