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梦岩作为国际明星,仿佛当年风华正茂林青霞一样的大美女。她见惯了富贵逼人的各界大佬,在自己面前无不是文质彬彬的绅士模样,也从来不乏恭维和大手笔的小礼物。
此刻,面前叶子龙老农民填肚子,稀里哗啦的吃法,无疑显得有点拉低女友的品味。戴梦岩忍不住皱了眉头说:“真不雅,你就不能绅士点吗?”
被批吃相难看的叶子农似乎并不在乎,照旧吃饱了才放下筷子。他擦擦汗又擦了擦嘴,笑着说:“当然可以,但你得允许一部分人先高雅起来,一部分人后高雅起来,一部分人怎么也高雅不起来。”
每当看到《天幕红尘》这段话,每个人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一个海归精英,满脑袋智慧的人,在漂亮女友面前如此不拘小节,显然有意为之。
叶子农无疑想说明:吃相即是世相。
老子说过治大国,若烹小鲜。作者以生活中看似熟悉的场景,实际上含蓄地讲到了社会的分配问题。
惯于把如此复杂的社会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哲学问题世俗化,这正是豆豆小说的独到之处。
比如,叶子农曾经看不起戴梦岩“老土”,和那些满身大牌的明星一样。戴梦岩究竟“土”在哪呢?
此前她和叶子农逛街,一家家逛过来,叶子农说:因缺有需,论是时尚的、年轻的、尊贵的,都是卖给需要它的人。问题是你老吗?穷吗?你需要吗?
叶子农认为她的衣品虽不属于普通人,是否显得年轻,是否流露出富贵,这些低品位追求的世俗审美,但未脱离雅俗的境界。
当戴梦岩对叶子农说,她想开个服装店,结果被他狠狠教育了一通。戴梦岩急了:"照你这么说,那极品女人就什么都不需要了?”
叶子农认为,需要让买主知道自己什么都不需要,就得给她们找一个比荣华富贵更高的,能俯视荣华富贵的衣服出来,将诸多奢侈品的营销秘密,一语道破了。
于是慧根不浅的戴梦岩受到启发,想出了从自我实现这个境界,来开家高级服装定制店。她殚精竭虑以“浮华散尽,你是你”为店名,将品牌定位于有风情,有品位的女人。
戴梦岩还打算推出一个自主品牌的极品女装,聘请专业设计师,按自己独特的理念进行设计生产。
叶子农听了微微一笑,说不必如此费劲找什么设计师,她不是攒了那么多杂志么,那就是一个智库!她最应该做的,就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先把他们具有共性的设计挑出来,取证存档,以备万一打官司用。
豆豆借叶子农之口,道出了服装时尚界的秘密:“共性设计就是公共的东西,不会扯上侵权。”
然后将它们放心大胆用在自己的品牌中,既节约成本,又避开了新设计缺乏时尚市场考验的风险——凡是经典的东西都有成熟的受众,得来全不费功夫,拿过来就用,效果还好。
而店名中"浮华"这个词,这个字面上解释表面的荣华,用叶子农话说,其实就是一个带皮的玉米,还得再剥半天:做到让客户主动为戴梦岩设计的衣服,附加上更多的主观见解,方显独一无二的高级感。
显然,这不是点评明目张胆地剽窃抄袭同行的创意,然后加上牵强附会的理念,糊弄虚荣心的时尚界乱象吗?
而《天幕红尘》中“见路不走”一句,则如禅偈一般贯穿了全书。
所谓睁眼看世界,人是最愿意走捷径的,但以为别人成功了,照搬过来也会成功,那就危险了——成功并不可完全克隆复制。
哲学大师王阳明有首诗这样写道:知得良知却是谁?自家痛痒自家知。若将痛痒从人问,痛痒何须更问为?
好比《西游记》里,性灵的孙悟空被菩提老师的戒尺打了三下,就明白半夜三更去拜师学艺。书上的东西是死的,仅仅知道知识理论是远远不够的。成功别人给不了;给了也拿不住。
只有通过思考和实践,自己觉悟到了才行。这就是为什么有人看了那么多成功学的书,但作为没有悟性思考的人,终究还是一样也学不会。
如《天幕红尘》中,于是就有了罗家明式惨烈的失败。贪欲放大了他的能力与条件,走了别人不敢走的路。冒着巨大的风险,孤注一掷拿下口油井的开采权,快要成为亿万富翁之际前功尽弃,只给家人留下了巨额美元债务,凄惨死去。
书中也有老九式逆袭的成功。作为一个务实之人,老九将叶子农的“见路不走”,理解为不好高骛远去搞自己不懂的东西,靠着祖传技艺,不仅将濒临倒闭的面馆救活,还利用自己的才智赚得盆满钵满。
一个人专注于什么领域,在什么领域深耕,那便会有在相应领域出彩的机会,人不能赚他认知之外的钱。
正是“达摩面壁、愚公挖山,各下工夫,各摘果子”。
“见路不走”这四个字,应当理解成“有所为,有所不为”。现实中胜天半子的神人并不存在,不赌才是不输的必杀技。
罗家明这样赌徒心态的投机者,一时侥幸成功了,也一定会摔得很惨。可惜罗家明至死,也没有把叶子农赠与他的“见路不走”之意,真正悟透。
于是有人觉得疑惑:既然叶子农是这样高智商之人,为什么不找活路走死了呢?
实际上,叶子农心知肚明自己随时可能被害,却依然按照戴梦岩安排去生活,早已经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豆豆的《天幕红尘》和《遥远的救世主》有相同之处,叶子农和芮小丹都是理想主义者,殉道向死而得生,算不上悲剧的结局——他们不过选择了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离开罢了。
叶子农当然明白,如何自救而不死,并且这个结局在戴梦岩规划中,已经写明了两个人就此分手,各奔东西,却不是豆豆所要讲的故事了。
滚滚红尘里的饮食男女,往往大多追逐名利又唾弃名利;追逐自由却享受物质。
在人人争当网红的背景下,豆豆甘于寂寞,居然不肯现身公众视野之内,以至于有人怀疑另有隐情,视名利为无物的确是罕有之人物了。
豆豆的三部曲堪称人生哲学书,她想要跟读者说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比较起来,《背叛》是生存哲学,《遥远的救世主》是觉醒,《天幕红尘》则是在红尘中修行。虽然豆豆的文笔欠优美,但如同王小波的风格"质胜于文曰野”,有些地方稍嫌卖弄,总体瑕不掩瑜,值得一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