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白癜风怎么治综合竞争力弱 中国品牌汽车销量连续7个月下降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地位的不断提高,全球各大汽车厂商也不遗余力地将自己最新、最先进的技术成果搬到北京车展。两年一度的北京车展,不仅是公众了解汽车工业前沿的最佳时机,也是中国品牌汽车与外国品牌汽车竞技的最佳平台。
但在另一个舞台 中国汽车销售市场上,中国品牌汽车却战绩不佳。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日前发布的数据,3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67.18万辆,同比下降2.3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28%,同比下降4.1%。
而在刚刚过去的第一季度,中国品牌汽车总体销量也不尽如人意,与外国品牌汽车一路高歌猛进的在华销量形成了鲜明对比,业界都在期待中国品牌汽车 触底反弹 。
中外品牌短兵相接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产销589.17万辆和592.23万辆,同比增长9.16%和9.18%。但即便是如此向好的市场数据,也无助于掩饰中国品牌汽车销售的低迷。
第一季度,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88.53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486.95万辆)的38.72%,占有率较上年同期下降4.54%;中国品牌轿车共销售71.50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311.51万辆)的22.95%,占有率较上年同期下降6.23%。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已经是连续第7个月下降。
中国品牌和外国品牌现在真正开始短兵相接。希望中国品牌提升竞争力,也能在*策层面迎来一些利好。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在分析中国品牌 七连降 时如是说。
对于中国品牌销量何时回升,董扬显得信心不足。 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回升。 他说。
转型期代价:销量下降
显然,中国品牌汽车又到了攻坚时刻。但在腾讯汽车首席评论员张毅看来,情况并没有那么悲观。据他分析,中国品牌乘用车和轿车市场份额之所以持续下降,无外乎3个原因:一是合资品牌产品线下探,严重挤压了中国品牌的市场空间。二是*策优势不再。三是中国品牌汽车纷纷进行战略转型,新产品青*不接,影响了销量。
自主品牌汽车战略转型,实现产品升级换代,需要一个过程。销量下降,市场份额减少,就是代价。 张毅撰文指出。
但据了解,今年第一季度,销量排名前10位的轿车生产企业依次为: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北京现代、东风日产、神龙、长安福特、东风悦达、重庆长安和一汽丰田,上述10家企业共销售218.83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70.25%。中国品牌仅长安入围,其他车企均在争夺剩下不足30%的市场份额。
董扬表示,这明显暴露出中国品牌汽车综合竞争力弱的状况。同时, 这一状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他说。
分歧难解尚难抱团取暖
在竞争力弱的情况下,早有人提出,中国品牌应该抱团取暖。其实,在世界上,汽车企业之间的合作十分普遍,比如丰田和宝马就有深入的合作。但在中国车市, 求同存异 却并不容易做到,尤其是在各大企业缺少相互信任、各自为战甚至互相厮杀、抢夺生存空间的情况下。
对此,董扬呼吁:希望车企更多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对于中国品牌当前的困境,他也给出了3点建议:根据WTO条款,*府应公平支持各国品牌的技术研发;中国品牌之间应该加强合作,这方面中国品牌远落后于外国品牌;中国品牌大多处于相同的市场,彼此之间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应走差异化路线,减少竞争。
应该有更多真金白银的投资用来支持中国品牌的技术研发。 董扬说。
不过,董扬强调,中国品牌汽车的市场规模达1000多万辆。对于中国品牌汽车而言,这无疑是得天独厚的机会。如果能解决好相关问题,充分利用这一市场,中国品牌汽车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本报 徐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