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的危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毕设生不由己中国单身女性生育之困校 [复制链接]

1#

这个信息速食的时代,我们鼓励学生通过毕设,深入接触人与事,用多元的视角呈现复杂的真实,书写当下,记录历史的片段。

作者

李钰桦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级专业硕士

指导老师

袁光锋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排版

于帆

冻卵风暴

年12月23日,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中国冻卵第一案”。31岁的医院拒绝为其冷冻卵子,与该院对簿公堂。开庭前三天,法院告知徐枣枣允许20人现场旁听。但一天后,法院表示只允许2名旁听者进入。旁听者之一的阿烂(化名)向笔者透露,法庭禁止纸笔记录,“有两三个人录像照相,但那都是法院自己安排的人。”这场近乎隐秘的审理,最终掀起一场风暴。

冻卵,即提取卵子进行冷冻,让卵子的新陈代谢和分子运动都处于停滞状态。目前采用的玻璃化冷冻技术,可使复苏成功率达到90%~97%,但卵子“解冻”后,还需进行人工授精、受精卵移植等多个步骤,每一步都可能产生损耗,单个冷冻卵子从复苏到生下孩子的成功率不超过12%。因此,冻卵时通常冷冻10枚以上的卵子,以提升受孕的成功率。

庭审中,徐枣枣一方主张女性公民有选择生育方式的权利,相关规定仅允许男性出于“生殖保险”目的冷冻精子,却不允许单身女性冷冻卵子,显失公平;医院则援引原卫生部十六年前的规定进行辩护——《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卫科教发〔〕号)第十三条:“禁止给不符合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和条例规定的夫妇和单身妇女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法院当庭宣布延期审理。当徐枣枣走出法院门口,发现这里早已等待着数位记者和关心此事的民众。仓促之下,她在咖啡馆召开了一场简易的新闻发布会。彼时她尚未意识到,自己即将以“中国首例单身女性冻卵案当事人”的身份登上当天的微博热搜,成为国内各大媒体的报道对象,甚至登上《纽约时报》、BBC等知名国际媒体的版面。

(徐枣枣的新闻发布会图片来源:阿烂)

“冻卵”一词最初进入国人视野是在年,女演员徐静蕾公开表示自己在国外冷冻了九颗卵子,称这是“世界上唯一的后悔药”。她在香港接受采访时表示:“真的就是给自己存一个选择,因为我觉得人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没有选择。”

四年后的北京,徐枣枣说:“我想要自由选择的权利,冻了卵,未来也不一定会选择复苏,但如果连做这道选择题的机会都不给,我肯定是不愿意的。”

新浪财经在微博发起投票“你支持国内开放冷冻卵子吗?”吸引了11万人参与,高达92.6%的投票者(10.2万人)表示赞成。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正如徐枣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言,“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法庭上。我感觉我站在那里的同时背负着许多其他单身女性的期望。”她的代理律师于丽颖也希望通过此次诉讼,带来政策上的倡导。

政策,正是中国单身女性冻卵面临的最大难题。

开庭一个多月前,多家媒体报道了湖北省生育力保存中心“低调试水未婚女性冻卵”。当天,湖北省卫健委即对该中心进行查处,称其做法违反《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湖北省生育力保存中心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