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的危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最好的父亲电影之一,他的二女儿不是梅 [复制链接]

1#

今天小编无意间看到一篇关于《饮食男女》文章,但进去一看吓一跳,电影里男主的二女儿竟然不是梅艳芳演的。当时我就蒙了,立马就去查了资料。原来,演二女儿的是演员吴倩莲。原来,吴倩莲和梅艳芳长得很像,当年有小梅之称。我看了不知道多少次这部电影,到现在才知道不是梅艳芳,真是有点搞笑。既然说到这部电影,就和大家聊聊吧!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夫子的一句精辟话语,道出了所有生存的意义,那就是欲望。这两种最根本的欲望让我们痛苦和焦灼,促使我们必须不断地“追求”。然而世界的诱惑太多,旧的欲望满足了,新的欲望又随之产生,我们便永远无法摆脱这佛教称为“求不得”的痛苦轮回。

当然,我们毕竟是人类,在欲望的表面,我们还有感情,还有爱。于是,李安通过电影,对“饮食男女”作了新的诠释。在夫子的话里,“饮食”和“男女”是并列的名词,而在李安的电影里,“饮食”和“男女”有了一定主从的关系,几乎所有微妙的情感,都是通过“饮食”来传达的。

作为一个父亲,却要既当爹又当妈,他只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爱女儿们,每个周末都做一桌菜来维系家庭关系。。这每周一次的家庭聚餐丰盛得近乎奢侈,如同一个特别的节日。是啊,在老朱的内心,何尝没有把这一天当作节日呢?剁肉馅,切鱼片,杀鸡烤鸭,煎炒蒸炸,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动作,都是希望能和女儿们其乐溶溶地围桌相聚,亲密无间。

作为一个男人,一开始啊他不敢说出自己的情感,只好尽力为爱的人做一些事,比如为锦荣女儿做饭。和女儿们的聚餐每周一次,给姗姗做的便当却是每天都有。因为“怕吃不完”,只做了四菜一汤,和“周日晚餐”相比,当然简单,而其中的滋味,其中所蕴涵的感情,也有所不同。或许会更加美味,要不,到后来,怎么会发展到替姗姗班级里每一个同学都做一个菜呢?

老朱的付出在“锦荣”那里得到了回报,而三个女儿却好像并不领情。在餐桌上,我们没有听到言笑晏晏的交流,而是一次又一次的“逃离报告”:小女儿未婚先孕而奉子成婚,二女儿先是自己购房后是去阿姆斯特丹,大女儿更是迫不及待,说走就走。

我们也没有听到女儿们对菜点由衷的或是敷衍的赞美,仅仅是一些吹毛求疵的挑剔。相反,小女儿和男朋友一起吃排挡会说“很好吃”;二女儿继承了他的做菜技术,喜欢喝自己爱的人一起做饭吃饭;她和“李凯”的迷离的情感纠葛也是从一瓶威士忌开始的。大女儿在饮食方面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例行公事地吃饭,洗碗。被九年自我编织的“感情伤害”压抑得有点神经过敏,猫叫春,和猫叫春一般的男女卡拉OK都会让她无法忍受。虽然她把自己封闭在宗教的狭小世界里,但她内心的渴望与冲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她才会如此急不可耐地结婚离家。在她这里,已经没有“饮食”,只有“男女”了。

如同一切历经沧桑的父亲,老朱默默地承受了一次次的打击,把父亲的慈爱融化在宽容,融化在无言的微笑中。终于,他也得到了他最期待的理解:在最初的震惊之后,女儿们宽容了他离经叛道的婚姻;最钟爱的二女儿也能够和他冰释前嫌,第一次在老屋的厨房为他准备了同样丰盛精美,同样饱含情感的晚餐。

越来越麻木的味觉终于恢复了,他终于又再次尝到了生活的美味,同时,我们知道,他也品尝到了幸福的滋味。

文章节选天涯公子羽《过眼云烟14》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